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衡阳新闻 > 正文:

沿着高速看衡阳丨旅游业旺了甲鱼长大了,衡阳县村民钱包鼓起来了

2022-08-28 20:14:15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唐家华 刘清心
分享到:
 

   编者按:过去十年,衡阳作为国家服务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和国家卫生城市。并成功跻身国家区域重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获批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先行先试示范城市及湘南地区中心城市。而衡阳交通运输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1189”立体交通网络的建立,为衡阳“三强一化”进程注入了强劲动力。

   密集的交通网,也为衡阳打造“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奠定坚实基础。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即日起,衡阳新闻网隆重推出《沿着高速看衡阳》专题报道,聚焦高速建设给衡阳带来的经济巨变,展示近年来依靠高速互通所带来的产业集聚、生态环境、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等发生的巨大变化。

▲图片拍摄者:廖文斌

衡阳新闻网讯 记者唐家华 实习生刘清心报道 高速公路,一头连接着经济发展,一头连接着民生幸福。自衡邵高速公路开通以来,为沿线经济注入强劲发展动力。衡阳县金兰镇作为沿线乡镇之一,多年来也享受着这一发展红利。8月25日,记者驱车沿衡邵高速公路一路向东到达金兰镇,近距离感受该镇发展变化的速度。               

 

交通便利了,电子厂来了

在衡邵高速金兰收费站附近,一家名为衡阳县金鼎电子厂有限公司引起了记者注意,它距离金兰高速收费站仅仅800米。

走进该公司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拉线、组装、测试、验收、打包……员工们动作娴熟,操作标准,不一会儿,一件件电子配件就生产加工完成。检验合格后,这些电子配件按照订单将产品销往广州、深圳、南京、浙江等地区。

公司负责人黄春凯向记者介绍,公司之所以选择落户金兰镇,看中的不只是良好的营商环境,这里便利发达的交通条件更加吸引自己。原先该镇交通闭塞,出入不方便,很大程度上限制企业发展,很多人办厂只能选择“北上广”地区,然而成本高,利润低。如今,政府把高速修到了家门口,就是把“北上广”搬到了家门口。正因为高速公路的通车,让已经外出经商的他返乡创业,创办了衡阳县金鼎电子厂有限公司,让100余名居民在家门口解决了就业问题。2021年,公司年生产总值达2700万元。

 

高速开通后,旅游业旺了

位于衡阳县金兰镇联龙村的龙王峡生态旅游景区,是衡阳市境内开设的第一家漂流,它处于长株潭、衡阳、永州、邵阳、娄底城市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景区距衡邵高速(S80)金兰出口6公里。多年来,凭借着秀丽的景致、刺激的漂流游程以及便捷的交通,每年夏天,都会迎来大量外地游客。

▲图片拍摄者:刘欣荣

邵阳游客林女士告诉记者,天气太热了,又不想去太远的地方,今天约朋友们一起开车到这里纳凉避暑。漂流还蛮刺激的,漂流下来它那个坡度,让整个人就飞起来了,非常让人减压。

龙王峡漂流全长3.8公里,落差172米,有惊险18湾,漂程约一小时左右。游客们乘着皮划艇翻越崇山峻岭,感受在波浪间翻滚的激越豪情,还可领略天然古朴的高山峡谷风貌。沿途的大片原始次生林形成天然“空调”,加上浪花滤去热气的微风让人感受凉爽。

衡阳县龙王峡生态旅游景区负责人张团向记者介绍,景区人流量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700余人,解决当地42位村民就业问题,每人平均年收入增加8000余元。

随着交通发展的驱动。近年来,金兰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坚持以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做优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了檀桥板栗、联龙香莲、荷姑石笋、江东茶油等一批特色产业,同时积极发挥当地文旅资源优势,全力推进文旅休闲产业发展,村民走上了幸福的致富路。

      ▲工人们正在制作荷姑石笋

金兰镇党委书记汪建新表示,随着交通日益畅通发达,金兰镇也进入发展的高速时代,居民的生活也将持续提速,为推动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交通条件的改善有效减少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金兰镇农特色产品不再局限于本地销售,可通过高速公路发往全国各地;高速公路的畅通强化了金兰镇交通枢纽的地位,为金兰镇抢抓“西南云大”城镇群建设机遇保驾护航;便捷的交通条件为第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物质基础,使得金兰镇产业结构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产生集群化效应,各产业迅速崛起,为金兰经济增长贡献了力量。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首要条件,一小时从城区到景区,S80衡邵高速和S336线“双腿跨境”并驾齐驱,为金兰镇全力规划“旅游小镇”提供了便利条件。

▲图片拍摄者:廖文斌

 

特色生态养殖,村民钱包鼓了

“走,吃长永甲鱼去”。中午12时,记者离开金兰镇,随当地游客一路驶向衡邵高速转华常高速,从檀山咀收费站出口下高速后,再沿着234国道行驶6公里,抵达岘山镇永绿村。

永绿村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长永甲鱼作为当地特色生态农产品,自1998年便开始有规模养殖记录。2001年,当地村民对野生甲鱼进行杂交,令甲鱼背部自然形成了黑褐色花纹,看上去近似野生甲鱼的品质级别。2008年,永绿村村支“两委”牵头成立了衡阳县长永甲鱼养殖合作社,以“五朵金花”这一品种为主,大力发展甲鱼养殖业。2010年,合作社注册了“长永中华鳖”商标,100余户养殖户“抱团”发展,让长永甲鱼声名远播,远销长株潭、郴州及广东、浙江等地,最贵可卖到120元每斤。如今,全村的甲鱼养殖户共有112户,养殖水面面积达1100余亩,年产值达3000万元,“长永甲鱼”顺利通过国家地标品牌认证。

▲村民仇陈成在自家甲鱼养殖基地钓甲鱼

肖启明养殖基地,是岘山镇甲鱼养殖第一家,他家的甲鱼养殖主要是探索仿野生饲养,不喂任何饲料和添加剂,主要以鲢鱼、虾、螺蛳以及水中微生物喂食,并严格控制甲鱼的体重,不能太肥也不能太瘦,这样养出来的甲鱼,虽然成本较高、见效慢,但甲鱼品质好,肉质紧实鲜美,一旦出产,价钱也高,口碑好,买的人很多,最远销售到北京、乌鲁木齐等地。

肖启明告诉记者,“之前交通不方便,当时主要是销售甲鱼蛋,现在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上午发货,下午就可以收到,便捷的交通成为我们老百姓的致富路。”

“长永甲鱼”不仅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法宝,它还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村民借着这一股东风开起了农家乐,肖启明就是当中的一员。2019年,他开办了“启明农庄”,以甲鱼为食材,研究出一道道融合甲鱼的菜品,菜品一经推出深受食客的喜爱。如,青椒焖甲鱼、红烧甲鱼、清蒸甲鱼、黄焖甲鱼等特色菜肴让游客吃过后流连忘返。

▲青椒焖甲鱼
▲红烧甲鱼

肖启明告诉记者,“现在有很多人特意开车过来吃甲鱼,每天基本上都有两桌以上,游客多了,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

目前,肖启明的养殖面积扩大到近50亩,年产甲鱼6万斤,而且因为是纯生态养殖,在衡阳及周边地区也十分畅销。靠着养殖甲鱼的收入,肖启明和其他养殖户一样,盖起了洋楼,买了汽车,日子越来越好。

下一步,永绿村将持续擦亮“长永甲鱼”品牌,积极推进甲鱼生态小镇建设。深入挖掘“长永甲鱼”品牌的品质特性、人文历史和市场需求等,不断丰富品牌内涵,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提升品牌社会影响力,激活乡村振兴活力。结合休闲农业,利用甲鱼养殖的水体资源、甲鱼养殖场的公共设施、甲鱼养殖的生产器具、甲鱼产品研发设计等资源优势,建设甲鱼交易场所,积极创办龟鳖文化游、观光垂钓体验游、观赏性养殖、甲鱼饮食文化体验、甲鱼精品园旅游等文旅产业链。

 

抢抓新机遇,岘山镇飞奔起来

乡村发展首当其冲当然离不开担纲主要职责的基层组织乡镇。乡镇是城市之末,农村之首,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层组织,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也是社会治理的主阵地,还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衡阳县岘山镇抢抓新机遇,培育新动能,厚植新优势,乡村振兴面貌焕然一新,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民生福祉日益增进,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顺利完成“十三五”各项目标任务,以奋进之笔书写出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答卷,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生态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