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红色军休故事百人讲(97)| 唐锦顺:捐款助力乡村振兴
唐锦顺:我叫唐锦顺,出生于湖南麻阳,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退休老兵。从军几十年,我坚定不移地跟共产党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做好我应该做的事情。
1999年清明节前,我与老伴回到家乡。我好多年未回乡了,放眼望去,这里多么熟悉啊,丝毫没改变。但这份“不变”意味着落后,意味着在外面的城市、农村都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时,这里还是下体力干活,靠肩挑手提,而且还是互助组形式,干活不用开工资,只管一日三餐招待。
我看到全村70多户人家在一口水井里挑水饮用,那已是几代人的传统了。这次看到村民太辛苦了,我就动员几十户集资、集劳力修渠引水进农家,也有人不相信能把水引进家,经过做工作,筹集资金7000多元,每户200元。一个星期自来水就进到农户家里,劳动力每户4天,共132天,这些规划、设计、安装水管等全是我的工作。
这次没有接上管子的人家,我又去给他们找水源、建水池、接水管,直到全村的农户用上自来水了,这大大减轻了村民的劳动强度,大家高兴得不得了,欢天喜地,都说:感谢锦顺为我们着想,以后不用挑水了,这多舒服哇。
在这之后,我又主动捐款5万元,动员家乡群众一起修路架桥。
2005年清明节回乡,继1999年回乡所见,我决心要帮家乡一把,要想富,必须要把路修通,那里的人们纯朴善良,勤劳勇敢,就是没文化,经济不发达,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了,山村里还没有变化。今年我与老伴一起,带上我部队发给的退休建房费5万元捐给梅冲修桥。
首先,我向村党支部汇报我的想法和做法,以求村支部支持。支书滕满英一口答应说:你来帮梅冲人修桥,完全应该,立即组织梅冲党员和群众骨干开会,一起研究讨论,大家一致同意。此次工程经费由村里人集资一万五千元、收到捐款八千元以及我个人捐资五万元组成,工程于2005年3月1日正式开工。
这一天,天气很好,风和日暖,全村出动近100多人,男女老少都上工了,恰好县公路局领导到尧市乡调研,被工地上的劳动场景吸引住了,连声称赞,梅冲人心齐,干劲大。他们听说这是部队退休的老干部带头为咱村修路架桥的,对我大加赞赏。
工程花了20多天时间,五月初正式通车。这座桥,我想了60、70年了,白天想,梦里想,终于美梦实现了,圆满了,我相信这是一条能让梅冲通向富裕的小康大道、光明大道。
到2008年元月,一场有史以来少见的冰冻灾难让全国大部分地区陷入困境,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号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党、全国紧急行动起来,我在干休所里捐了300元钱和衣服之外,又在2008年7月20日交了“特殊党费”500元。
这时家乡来信说,村里的变压器冻坏了,停了1个多月的电了,严重地影响生产和生活用电,我从邮局寄去7000元,让买一台新的变压器。不久,支书就回信说:钱已收到,并代表村民表示谢意。
这下我就放心了。
这个小山村从此就有了“水电路三通”,生产和生活产生了质的变化,可以说是一个小小的飞跃,加快了脱贫致富,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增加了幸福感获得感,这正是我作为一位共产党员,一位退休老兵,最值得高兴的时刻!
此后,我还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退休不退志,发扬红色传统,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讲述:唐锦顺 整理:欧阳胜梅 图片:夏森林 视频:周孝芳)
人物简介:
唐锦顺:(1948年10月——)苗族,湖南省麻阳县人。
1、1965年9月麻阳县赤脚医生
2、1968年4月黔阳军分区独立营一连 卫生员
3、1969年7月湖南省军区第一期军医训练队 学员
4、1970年5月衡阳军分区独立营 助理军医
5、1979年3月衡阳军分区衡阳干休所 医生
6、1983年8月衡阳市武警支队卫生所 军医
7、1990年7月衡阳市消防支队卫生队 主治医师
8、1993年7月30日批准退休
获得荣誉:
1、1968年4月口头嘉奖一次
2、1968年12月被评为五好战士
3、1969年4月给予嘉奖一次
4、1970年2月被评为五好学员
5、1978年、1986年各获嘉奖一次
6、1983年11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7、1984年12月给予嘉奖一次
8、1987年1月给予嘉奖一次
(资料提供:衡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