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实施与管理
【摘要】当前,国家为了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推出了“双减”政策,其中重要一项内容就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师了解学生和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想真正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对作业的设计、实施与管理进行优化。本文着重分析在“双减”政策下,优化作业设计、实施和管理,用切实行动让“双减”政策落地,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双减” 作业 设计 管理
一、作业概念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简称“双减”。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作业”这个环节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作业是什么?《辞海》解释:为完成生产、学习等方面的既定任务而进行的活动。《教育大辞典》则把完成学习任务的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大类。课堂作业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学生当堂进行检测的各种练习,课外作业是学生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是检测学生是否学会了课上的知识点的一种方法,一般都是家庭作业。
学界对作业概念也有很多界定:1989年美国教育专家哈里斯•库珀认为作业是由学校教师布置给学生并且利用非在校时间完成的任务。2006年他又提出,作业是由学校教师布置给学生并且利用非教学时间完成的任务。2013年中国上海作业研究项目组认为,作业是指学校教师依据一定的目的布置给学生并且利用非在校时间完成的学习任务。
众所周知,在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试金石,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双减”政策明确提出要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习压力,减少学生的课后作业量。面对此种形式,教师只有积极优化作业的形式,精心设计作业内容,才能更好地贯彻“双减”政策精神。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实现作业的育人功能,需要教师进行高质量的作业设计,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作业布置上存在这些问题:作业功能单一、作业目标缺乏
作业类型不全、作业难度呈现两个极端、作业并未进行分层布置、作业内容有时与教学脱节、小学生做作业时间太长、教师批改作业机械化、缺乏作业分析、教师很少进行作业设计、作业管理内涵不足……
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多问题呢?综合分析,笔者发现有以下原因: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不高,便会通过作业来弥补,这样就造成作业随意性较大;在学校中,从学校到年级组、教研组对作业缺乏有效的管理统筹,导致作业数量过多;很多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质量不高,就会以数量代替质量,这样作业难度就偏大;教师为了省事,作业就进行一刀切,这样布置的作业必然类型单一,个性化、针对性不足;教师对学生作业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反馈;有些教师将作业作为对学生进行处罚的手段。
三、优化作业设计
2016年,湖南省教育厅印发的《湖南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条件》(试行)提出,要“学生课业负担轻,作业有层次、有梯度,作业量适度,作业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具有学科特色,富有创新性。”作业能力作为教师的专业能力之一,被正式地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中得到确认。那么,如何贯彻落实各级教育部门的相关精神,更好地进行作业设计呢?
宏观上,要考虑八大关键要素:作业功能、作业目标、作业科学性、作业难度、作业时间、作业类型、作业差异性、作业结构;中观上,要聚焦单元作业设计;微观上,要对每道作业进行含金量(成分)分析。
具体要怎么操作呢?笔者认为:
1、作业要增色添趣
在传统的作业中,抄写类作业占一部分,习题占另一部分。这样的作业结构死板、内容枯燥,让学生写作业的兴趣大大降低。提起作业,很多学生认为写作业的意义不大,甚至把“写作业”看成是学习负担,因此出现了不认真对待作业的现象。这样无疑会让作业的效果大打折扣。在优化设计作业时,教师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作业中增加一定的趣味性内容,通过设计别具一格的作业形式和内容,给课后作业穿上有趣的外衣,以激发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认真的对待每一份作业。
例如,在教《多样的交通方式》这节课时,笔者就设计了趣味性的课前学习单和课后小调查。
这样的作业趣味性很强,却又紧紧围绕教学主题,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更深层的感受了交通方式的多样性,进一步了解家乡交通方式的变化,从而增强了自身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作业应科学分层
传统的作业大多采用一刀切的形式,所有学生的作业是相同的。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导致他们看待作业的态度不同。学困生觉得作业有很多,压力非常大,而学优生则认为作业是重复的,没有挑战。这样一来,作业的针对性和功能性就差了很多。在对作业进行优化设计时,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对作业内容进行科学分层,并给予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鼓励学生积极挑战有难度的作业,从而充分发挥作业的功能。
例如,在上《多样的交通方式》这堂课时,笔者为了尊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就在设计作业时注重区分作业难度。在作业形式上,笔者以基础型作业、提高型作业和拓展型作业来实现作业的分层设计。在设计基础性作业时,笔者布置认识交通工具的作业;在设计提高型作业时,笔者把目光着眼于罗列出每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写出它的优、缺点;在拓展型作业的设计时,笔者抓住“变化”二字,让学生说一说家乡交通工具的变化,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内心情感,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3、作业要符合课程标准
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对课程理念、学科核心素养及其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学业质量要求及实施建议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考试评价的依据。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依据课程标准,不能超过国家课程标准的难度要求,要通过作业实现教师的教、学生的练和考试的一致,教学评价的一致。
三、优化作业实施和管理
健全作业的管理机制是“双减”政策的重要创新,它从制度等层面对作业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有利于形成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多方合力。“双减”背景下,教师如何对学生作业进行指导与管理呢?
首先,要明确学生作业规范。根据学生作业规范,我们可以进行如下指导,加强创意管理。
创意1:教师、家长给学生作业写寄语。
创新学期开始,教师或学生家长可在作业本第一页给学生写一条作业寄语,表明自己对孩子写作业的鼓励和期盼。
创意2:设立交换作业书写日。
每月设立交换作业书写日,让中小学生在同伴作业本上做作业,实践发现,通过这个方法,学生对待做作业的态度、书写的认真程度以及作业正确率都有明显提高。
创意3:改作业本与演草本合二为一。
对选择题、判断题比较多的语文、数学、政治、历史等学科,将传统作业本横向一分为二,一半为答案书写区,一半为解题思路及注明理由区。对数理化等理科作业不妨让学生把传统作业本一分为二,答案书写(正式内容)占三分之二,解题思路、演草部分占三分之一。
让学生把正式作业与演草合二为一,便于借助思维痕迹考察学生思维过程,实现思维可视化,教师凭借演草部分提供的信息,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了解,针对出现的思维障碍,采取对症下药的有效措施,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抄作业。
创意4:布置“死”的作业时要让它“活”起来。
比如,如何布置抄写生字的作业?可以让学生认真读一读学过的生字;可以让学生按照结构的不同进行抄写,把相同部首的字写在一起;还可以让学生把容易写错的字用红色的笔描一描
创意5:贴上一份作业累计评价表,开展晋级链条评价。
累积评价表,要求日、月、周、期作业评价构成链条。依据本周五次作业好坏进行周评价,依据四周作业进行月评价,依据学期四个月作业评价情况,进行期评价。
任课教师也可对学生周、月作业进行比较,加盖保持奖、进步奖,对作业有创新的加盖创新奖,也可以换成在校生作业评价表里粘贴小学生喜爱的系列层级卡通人物画,切合孩子们的新理特点。
创意6:作业、练习册特设质检员。
许多老师都遇到过学生互相抄作业和练习册、对作业应付等不认真的现象。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对作业、练习册管理提出来“双笔、双质检、一测”重实效改革。为配合这次改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为每个小组配备作业质检员。
双笔:做作业练习册时,第一阶段独立完成作业,不能翻书、看笔记,独立会做的题用蓝笔写;第二阶段,实在不会做的可以翻书,请教同学,搞懂后用红笔写,并标上醒目符号。红笔书写标注的题要多复习。
双质检:每个小组设一个作业质量检查员,第二天对本组组员用红笔写的题进行人人抽查,确保人人过关,称第一次质检;每周星期五质检员对本周五次作业进行随机抽检,抽检结果“上墙’,纳入考核,称为第二次质检。
一测:每隔两周要用作业、练习册上的原题去检测学生是否真的会了。
创意7:分层布置作业时,学困生与优等生做作业时间应同样长。
一些老师在布置作业时,采用的是有困难的学生只做1题,稍好一点的学生做1~3题。这种做法造成的状况是,给学困生布置的作业量少,做完作业后,他们无所事事。一测验,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学困生还是没掌握。有的学生基础差,理解力弱,更需要对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大量变式训练才能掌握。若练习量过少,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更是掌握不好。他们的作业更需要变式训练、创意设计,同时,要保证班级学生做作业时间大致相当。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教师只有积极优化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完善作业的实施和管理,才能真正解决精简作业量与提升作业功效之间的矛盾,才能既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习压力,又提高学生写作业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用心完成每一份作业,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陈佳欣.为语文作业增添快乐的色彩——优化作业设计,落实减负增效[J].小学教学参考,2016(12).
[2]李怀源.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理论与实务[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7.08
[3]袁东波 核心素养导向的作业与命题设计[M].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0.08
[4]陆志平 从单篇到单元,从单元看单篇[J].七彩语文 语文论坛 2021第7期
[5]陆志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N] 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文作者:何庆菊,衡阳市珠晖区泉溪村小学教育集团泉溪村小学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