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杨龙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时代特征相结合,始终把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围绕人民根本利益和现实需要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特质。因此,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对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政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方向,以民之所恶为整治对象,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要坚持一切源于人民。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要坚持人民价值取向,还要善于总结和凝练群众的实践经验。当前,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正在深入基层召开“屋场恳谈会”,我们必须坚持用好这一创新机制,广泛汲取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限智慧和创造力,采取不拘形式、不限时间、不定内容、不先入为主的方式,让群众敞开心扉讲真话、说实情,推动政策在群众家门口宣讲、民意在群众家门口听取、难题在群众家门口解决,努力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凝聚民心、汇聚民智。
二、要坚持一切依靠人民。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中,人民群众不仅是理论问题、实践问题的发现者、提出者,还是解决问题、推动实践的参与者、主力军。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好人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作用,深化“衡阳群众·平安守护人”“湾村明白人”“法治物业小区”等群众自治品牌创建,建立平安志愿服务“五员一主题”、社区治理“三化”等工作机制,全面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平安衡阳、法治衡阳建设中来,通过做大做强群防群治、联防联控力量,全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理念,不断带领人民完成使命任务、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我们必须要始终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以城乡治理标准化为方法论,激活用好安全工作“五全一常态”、信访工作“五步一规范”等机制,扎实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整治涉电诈、涉毒、涉性侵未成年人、涉养老领域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行为,通过开展常态化、长效化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在涉法涉诉上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增强群众法治信心、守牢群众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