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旅发时代释放 “衡” 动力:城市换新貌街道变了样 人居环境更舒适
编者按:
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于9月20至22日在衡阳市成功举行。办一次会,兴一座城,通过承办旅发大会,衡阳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得到进一步跃升,城市功能也得到全面升级,文旅品牌加快传播,城市形象快速提升,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周末不忙,来趟衡阳”已深入人心,衡阳在大众游客市场实现“火出圈”。
进入“后旅发时代”,旅发效益还在进一步释放。衡阳新闻网推出《后旅发时代释放“衡”动力》系列报道,聚焦衡阳如何继续发力,让旅发大会真正成为精品文旅品牌的“孵化器”,营商环境优化的“加速器”,城市功能升级的“助推器”。
衡阳新闻网讯 记者邵俊杰报道 一场旅发大会,如同一场春风,悄然吹绿了衡阳的每一个角落。曾经的违建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美观的新建筑和公共空间;道路提质升级,让市民的出行更加便捷顺畅;靓化绿化工程的实施,使得社区环境和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这些变化,不仅提升了衡阳的城市形象,更为市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10月25日,行走在石鼓区中山北路上(司前街至解放路),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满满的国潮风,这里换上了红底国风宣传海报,大牌商家的招牌也加入了国潮元素,配合600平方米的弧形3D裸眼屏幕,成为时尚“潮流地”。再往北的进步巷,集中了60多种令人垂涎欲滴的本土美食,是衡阳年轻人最爱逛的小吃街。具有衡阳记忆的进步影院也坐落进步巷街口,每逢节假日,这条200余米的小巷便人流如织、热闹非凡。
中山北路,是石鼓区的核心地带,也曾是衡阳市最繁华的商业街。作为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重点观摩项目,中山北路与湘江北路片区通过历史风貌提质改造,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蜕变。短短数公里的道路沿线,浓缩了千年衡阳历史文化。为更好地展示不同年代的街区风貌,中山北路风貌改造项目根据沿街业态和历史背景,由南向北分别打造了“国潮风”“年代风”“书院风”三种风格。
可感可触,“旅发”的“民生温度”温暖了这里的居民群众。什么是幸福?每一位衡阳市民都有自己的答案。家住石鼓区人民街道向阳社区的81岁的邹奶奶说,她的幸福是和老伴儿每天到楼下焕然一新的风景街区“打卡”,回家时,看着自己居住了10多年的老房子楼梯墙面粉刷了,原本生锈的楼梯扶手换新了,楼顶防水做好了……相守大半生的两人,唠着琐碎的家常,这是平凡的生活,亦是幸福的日子。
“00后”付佳成说,他的幸福是在休闲时间和女友走在闹市中吃小吃,在特色街区打卡拍照,在公园里欣赏美景……
他们的幸福和“旅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道路提质改造,沿街门店招牌更新统一,新增石墩、景观、路灯、文旅广告元素等,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也大力促进了周边商业圈的发展。以前老破旧的居民楼,通过一系列措施焕然一新,受益群众达400余户。”向阳社区党总支书记黄强介绍,旅发大会这股“春风”,让城市环境更美丽,更是满足了民生多样需求,切实增进了民生福祉,提高了市民的生活品质。
据悉,人民街道辖区是中山北路风貌改造项目主战场之一。在民生问题方面,街道细化“包路段”管理机制,层层压实环卫保洁、基础设施维护等工作责任;针对占道经营、车辆乱停放等问题开展集中整治行动,通过合理规划停车位、增设停车泊位、定向宣传引导市民规范停放经营;落实督办制度,对反弹严重问题挂牌督办,助力“文旅兴城”。同时,改造规整老旧楼栋电路,集中整治飞线充电,新增电动车集中充电13处232个充电口。清理垃圾死角300处,维修路面320处,维修树围池85个,清理下水道160处、化粪池堵塞120次,更换路灯75盏。
人民街道党工委书记肖韬表示,下一步,街道将紧紧围绕市容市貌这个关键,强化城市管理常态化、精细化。细化“包路段”管理机制,层层压实环卫保洁、基础设施维护、宣传发动等工作责任;针对占道经营、车辆乱停放等问题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做到铁腕治乱;落实督办制度,对反弹严重问题挂牌督办。同时,进一步奏好全民参与的和谐音,持续开展市民公约、“门前三包”等宣传工作,引导广大市民群众、门店业主发扬“主人翁”精神维护好旅发大会成果。
近年来,衡阳市坚持以文旅融合为总揽,确定以“三江环雁城、福地韵千年”为整体风貌定位,重点改造提升城市交通面貌、市容环境,突出“文化+旅游”“文化+科技”融合,拓展城市文化及旅游空间,进一步彰显衡阳文化特色和精神气韵。
借旅发大会“东风”,项目建设有力,城乡风貌焕然一新。衡阳顺利推进8大项50个子项实施,包括11条城区道路提质、12个入城口埠提质、22个城市更新项目、石鼓书院广场修缮提质、酃湖公园提质改造、张家山公园、雨母大道、北三环东段建设。城区道路提质、口埠提质、城市更新等办会支撑项目提前全面完工,共完成19条约84.4公里城市道路、12个进城口埠、82个涉旅老旧小区提质改造,改造市政道路路面、人行道等面积近140万平方米,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全面提质升级。如今,景区景点之间的路,以及沿途的居民区也被扮靓,山水连线,终成画卷。
每一户老旧的房子里,都珍藏着几辈人的记忆。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既想要获得更好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发展机遇,又舍不得老房子里独有的乡愁。红砖、木窗和灰瓦……独具风情的苏式建筑,在衡阳一众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石鼓区陕西巷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旧房改造的样板示范巷,是因为它既留住了“城市记忆”又让群众的幸福感得到了“原地升级”。
2024年,石鼓区开启了陕西巷片旧改的扩大版——湘江北路(中山北路)片老旧小区改造。据悉,该项目主要改造内容为中山北路、湘江北路道路提质、绿化亮化、楼栋立面整治和屋顶防水等。“怎么改?居民说了算。”对此,石鼓区住建局推行“菜单式”改造。从完善功能、优化环境、提升服务、打造文化、强化管理等方面,明确基础改造项和提升改造项,按民意“量体裁衣”,实现老旧小区“一次改造、长期保持”。
如今,刷“新”过的中山北路、湘江北路展现在大家的眼前。中山北路、湘江北路见证着衡阳的发展,此次改造注重挖掘石鼓特有的文化资源,融入进老旧小区环境提档升级中,更好满足居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为居民们留住了曾经的回忆,也为他们的美好幸福生活“加码”。同时,因为充分考虑居民需求,也使广大居民能够自觉地善加维护,更加爱惜老旧小区改造成果,从而使这一惠民工程能更长久地发挥社会效益,建管并重实现长效化管理。
石鼓区住建局副局长胡振华表示,中山北路、湘江北路片区历史风貌提质改造项目作为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的重点观摩项目,是2024年省老旧小区改造联系点项目,也是石鼓区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重点和亮点。除了这里的居民以外,还有更多的居民将从老旧小区改造中受益。
2024年,石鼓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共改造涉及共33个小区,3个街道、14个社区,居民19121户。其中第一批改造计划,涉及26个小区17151户、444栋、建筑面积152.812万平方米。第二批改造计划共7个小区,68栋房屋,建筑面积14.04万平方米。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记者来到欢乐湘江·玩美公园处看到,该项目作为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重点观摩项目之一,坐落于风光旖旎的湘江之滨,石鼓区来雁塔南侧。据悉,此地曾是衡阳重工业聚集区,项目通过生态环境的修复治理,成为湘江、蒸水、耒水三江汇流处最美江景游玩度假胜地。这里不仅有衡阳第一家游船和游艇为一体的游艇码头,有涵盖各种衡阳地道美食的户外美食营地,还有房车帐篷营地、水上俱乐部等特色休闲项目。
而在玩美公园对面是草桥驿站,这里通过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打造旅游消费新场景,引入露天清吧、威士忌吧、轻食小吃等经营业态,满足游客多元化、多层次需求,让游客游之舒心、娱之开心、食之放心。目前,已经引进商业主体16家,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它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休闲好去处,更丰富了城市的旅游业态。
“目前,我们现在也在不断的优化产品和服务,同时计划在明年开辟一个新的业态,比如说喝茶,让我们这的商业业态时段更丰富一点,针对的客流人群更广一些。”草桥驿站董事长陈遴说。
“晚上,我可以叫上好友们在这小酌两杯,吃吃烧烤,看看江景,听一听歌曲,我觉得还是十分惬意的,也是我们游玩的一个好去处。”在此游玩的市民王女士对记者说。
另外,衡阳还对城市主要出入口和旅发大会主会场、重要节点景观带补植增绿及美化,全市修剪行道树4.2万余棵、补种补栽树木5800棵,修剪灌木120万㎡、补种补栽地被植物6.3万㎡;在中心城区布置57个美化彩花点,在重点道路沿线摆放红鸡冠花、长春花、孔雀草等时令花卉,并种植草花、铺设草皮,共计摆放时令花卉47.83万株、铺设草皮4218㎡,有效提升了城市景观效果。
在后旅发时代,衡阳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旅发会带来的效益将持续释放,为这座城市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衡阳将成为一个更加美丽、宜居、宜业的城市,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在这里收获满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