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乡音解乡愁”:常宁市大堡乡“党建+走访”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王祖为报道 11月13日,天朗气清,正是冬耕冬种好时机。在常宁市大堡乡排山村的玉竹种植基地里,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忙碌的景象,装卸的、搬运的、松土的、栽苗的,大家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在村合作社的组织下,第一批40亩的玉竹种子当天完成一大半的移栽面积。合作社理事易年香高兴地说,“有了走访组的帮助,集体经济更有奔头!”
今年8月份,常宁市为深入基层察民情,化解矛盾聚民意,开展了“最是乡音解乡愁”民情大走访活动,常宁市财政局走访小组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排山村是大堡乡的脱贫村,村合作社流转土地较多,但是却缺乏有效利用,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缓慢,村班子带富帮富能力有差距,群众迫切盼望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为解决这一矛盾,走访小组与排山村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多次商讨,鼓励村两委干部团结一心干实事,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找市场,定项目。随后走访小组和驻村工作队带领村两委前往本市西岭镇开展现场调研,经过市场需求和风险分析,决定因地制宜、立足本地特色,最终选定将玉竹种植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排山村党总支书记王仕星介绍,“玉竹这种中药材,随着人们健康养生意识的增加,作为滋补药品和食品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加,种植玉竹经济效益显著,每亩用种量300到500公斤,产量可达用种量的4到10倍。”目前,排山村先期已种植玉竹40余亩,每亩可收入约2万余元,除掉成本,预计可为村集体经济年增加收入20%以上。
“集体经济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党建引领。”常宁市“最是乡音解乡愁”民情大走访小组成员欧亮如是说道:“走访不是形式,以后还要多回访,多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牵线搭桥、排忧解难。只有充分壮大村集体经济,才能更好吸引有识之士回乡创业,成为党组织后备力量,为乡村振兴事业源源不断地注入鲜活血液、赋予强劲动能。”
下一步,排山村党支部将完善玉竹种植利益分配方案,确保财务公开明白,不断巩固提高村合作社玉竹种植基地规模和效益,同时努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鼓励老百姓尤其是困难群众以土地、资金、劳务等形式积极参与进来,让党员干部和群众都自觉积极为集体经济发展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