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新闻 > 祁东县 > 正文:

祁东县科技赋能传统产业 耄耋专家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5-04-21 17:04:49      作者:曾文博 曹姣雄
分享到: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曾文博 曹姣雄报道 在湘南丘陵腹地的祁东县,一场关乎十万亩黄花菜产业的科技革命正在悄然酝酿。近日,祁东县科学技术协会与安民黄花菜科研基地携手,共同为这片土地上的传统特色农业注入强大科技力量,全力推动其向智慧农业华丽转型升级。

科技接力:从田间到实验室的传承之路

今年已78岁高龄的刘安民,虽年事已高,但热情不减,他自费创办了黄花菜科普基地,并且至今仍雷打不动地保持着每周三次下田观测的习惯。这位在农业战线上扎根了五十载的“老农人”,用长达半个世纪的执着坚守,生动诠释着科技工作者的初心与担当。

回溯过往,1993年,刘安民率先建立起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这一创举成效显著,使当地黄花菜亩均减损超300公斤,大大减少了农户的损失。2008年,他又毅然创建科研基地,此后历经十五年艰苦卓绝的攻坚,成功攻克了种质资源退化这一行业难题。期间,他培育出的“黄花王”等一系列新品种,更是成绩斐然,亩产成功刷新至3000公斤纪录。这些新品种的黄花菜单蕾重量超5克,足足是常规品种的两倍之多,也是目前单蕾质量最大的品种,为黄花菜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农业科研绝不能只是高高在上地躺在实验室里,必须要深深扎根于泥土之中。”刘安民秉持着这样的理念,带领团队研发出“两年速成丰产模式”。该模式借助精准水肥调控和设施栽培等先进技术,将传统黄花菜需要五年才能见效的生长周期,大幅缩短至两年即可旺产。这项突破性技术现已被祁东县科协收录,成为推动当地黄花菜产业发展的有力武器。

创新突围:构建现代农业科普生态圈

此次正式启动的“黄花菜科创赋能计划”,极具开创性地构建起“三维科普矩阵”,为黄花菜产业发展开拓出全新局面。

在知识传播层,由刘安民亲自领衔编写的《黄花菜高产速产栽培技术科普读物》发挥着关键作用。这本读物内容丰富全面,涵盖了黄花菜园选址、设施建设、整地要求、良种选择、栽植方式、田间管理、采蕾加工、鲜蕾上市等黄花菜种植的各个环节。书中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表述方式,确保了种植户能够一看即懂、一学即会,真正将知识送到农户手中。

“我们精心打造的并非仅仅是一本简单的科普读物,而是一套可复制、可持续的产业赋能体系。”祁东县科协负责人在介绍时强调。通过这一体系,能够让更多种植户轻松掌握先进种植技术,提升种植水平,进而推动整个黄花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时代启示:乡村振兴的科学路径

祁东的这一实践,犹如一盏明灯,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源。该项目成功实现了三个重要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两者优势;专家智慧与农民实践有机融合,让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产业需求与科普服务精准融合,切实满足产业发展需求。这种“科技特派员+本土专家+新型农民”的协同创新机制,无疑是新时代科技兴农的典型范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