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衡阳新闻 > 正文:

接力爱与生命——记衡阳市中心血站常宁采血点主任王亚丽的热血征途

2025-05-11 20:28:29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王倩雯
分享到:
 

衡阳新闻网讯 记者王倩雯报道 在衡阳市常宁,有这样一位默默奉献在无偿献血事业一线的工作者,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生命的意义与奉献的价值,她就是衡阳市中心血站常宁采血点主任王亚丽。从临床护士到血站工作者,王亚丽的职业生涯始终围绕着“血液”与“生命”展开,她见证了无数生命因血液而延续,也收获了无数温暖与感动。

与无偿献血的初次邂逅

20年前,王亚丽还是常宁市人民医院的一名临床护士。一次值晚班时,她遭遇了一场瓦斯爆炸事故的伤员救治。几位烧伤患者被紧急送来,急需大量血浆抢救,然而血液储备却十分紧张。关键时刻,爱心市民和医院同事纷纷赶来献血,那一幕人间大爱的场景深深震撼了王亚丽。在那个争分夺秒的夜晚,正是因为有了安全、及时、充足的血液,几位患者才得以从死亡线上被拉回。那一刻,王亚丽深刻认识到血液对于挽救生命的重要性,也在心中种下了投身无偿献血事业的种子。

恰逢市中心血站筹建常宁采血点,王亚丽毫不犹豫地申请调入。从一线采血人员到负责常宁全市采血工作,她一路走来,见证了无数献血者的善意:有坚持献血20年的医务人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有刚满18岁的大学生,在成年之际以献血开启自己的社会责任担当;还有在突发事件中,自发排队几小时的市民,他们用行动彰显着人性的光辉。这些无私奉献的精神时刻激励着王亚丽,让她坚信,献血工作不仅是技术活,更是生命与爱的接力站。

挑战与突破:疫情期间的血液保障

在血站工作的岁月里,王亚丽面临过许多挑战,其中最艰难的莫过于2020年疫情暴发初期的血液保障工作。当时,街头人流量骤减,临床用血需求却持续增加,血站采血工作陷入了困境。常宁采血点的单日献血量从平时的20人锐减至不足5人,王亚丽和她的团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三重压力:如何保障献血者的安全?怎样采集到足够的血液?又该如何疏导员工的焦虑情绪?

面对这些难题,王亚丽没有退缩,她带领团队连夜制定“应急方案”。首先,增加安全防控措施,推出分时段献血,为献血者提供全程防护,为献血车配备紫外线消毒设备,制作“献血者间隔1米”的提示牌,消除公众的顾虑;其次,实施精准预约,通过血站微信公众号建立献血预约平台,同时开启电话预约及点对点发送短信,短短3天内就召集了100多名“铁杆献血者”;此外,还注重团队的心理建设,每天早会与团队成员沟通交流,让大家畅所欲言,分享工作中的困难和想法,同时展示血液及时挽救患者生命的案例,让团队成员看到自己工作的价值。

正是这些努力和创新,让血站在疫情期间成功克服了困难,保障了临床用血的需求。这次经历也让王亚丽和她的团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血站工作,就是要把不可能变成“不,可能!”

深夜救援:生命契约与血站的坚守

去年冬季的一个深夜,王亚丽值班时接到医院的紧急电话:一名遭遇车祸的患者大出血,急需大量血液进行手术抢救。王亚丽立即向上级汇报,并迅速组织全科人员行动起来。她逐一电话联系献血者,当联系到一位私营企业老总时,对方当即答应,并主动提出发动员工和朋友一同加入献血队伍。随后,血站工作人员提前准备采血物料,加班处理血样,迅速完成从采血到检验、制备的一系列工作。当首批及时血液被送往医院时,患者已经被推进手术室,最终成功获救。

这次经历让王亚丽感触颇深。那位私营企业老总说:“我老婆当年生孩子也是别人献的血,这也是我对社会做的小小贡献。”这句话让王亚丽深刻体会到无偿献血不仅是医疗行为,更是社会文明的纽带,是陌生人之间生命契约的体现。事件发生后,常宁采血点在血站现有的献血者交流群建立了分支交流群,增强了与献血者之间的沟通交流。王亚丽也意识到,血站在拯救生命的过程中扮演着“隐形守护”的角色,公众常常看到医院抢救的惊心动魄,却很少知道血站24小时待命的压力。从那以后,她在采血点增设联系电话,随时为拯救生命待命。

收获与改变:重新定义生命与奉献

长期参与无偿献血工作,王亚丽最大的收获是重新理解了“生命”与“奉献”的重量。每天看着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献血者伸出臂膀,她被这些平凡的伟大所感动。有党员干部带头献血,彰显先锋模范作用;有村民质朴地表示“我们不懂大道理,但知道能救人”,诠释着最纯粹的善良;还有年轻情侣把献血当作纪念日仪式,让爱情在奉献中升华。这些场景让王亚丽明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为他人带去了什么。

这份工作也彻底改变了王亚丽。曾经,她觉得采血只是一份技术活,如今,她将自己视为“生命的摆渡人”,患者家属的一声感谢,患者用上及时血液后的康复,都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价值感。在工作中,她也从注重采血任务量,转变为更关注献血者体验。血站为献血者准备了牛奶、饼干、面包等,献血时多一句关心,献血后多一些叮嘱,让献血者感受到温暖。此外,王亚丽自己连续22年参加献血,献血量达10000毫升以上,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湖南省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在她的带动下,丈夫——一名医生,也成为了固定献血志愿者,亲朋好友也纷纷加入无偿献血队伍。

展望未来:让献血成为社会习惯

面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与临床用血需求激增带来的新挑战,王亚丽对无偿献血事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希望在能够与广大血站工作者共同努力,让献血从“爱心行为”升华为“社会习惯”。“当有一天,人们路过献血屋就像走进便利店一样自然,那就是无偿献血事业最大的成功。”未来,她将继续带领团队,以热血为笔,书写生命守护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