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蒸湘区大立实验教育集团习作教学教研活动圆满落幕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唐玲 刘鑫洪报道 “习作教学如舟楫,破浪教研沧海行”,为深化语文课程改革,探索新课标背景下习作教学创新路径,聚焦习作教学的全链条建构,撬动语文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新杠杆,5月20日至21日,蒸湘大立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举办了为期两天的“课标领航启新程,习作深耕育素养”主题教研活动,青年教师团队展示了六堂习作课,共研习作教学新理念,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注入新动能。
聚焦课标引领,共研习作教学新范式
活动前期,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自主研读与研讨新课标活动,围绕“习作情境创设”“跨学科融合写作”等议题展开头脑风暴,深度解读新课标中“表达与交流”素养的内涵,习得作文教学需从“技法训练”转向“思维与情感的双向赋能”,通过真实情境创设、跨学科融合及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表达力与创造力。
活动中,全洋萍执教四年级的《我的动物朋友》习作指导课尽显教学智慧,她聚焦统编教材中习作单元精读课文教学展开深入探讨。全老师从“理解单元编排,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紧扣习作目标,挖掘写作资源”“内隐习作任务,扎实落实习作目标”三个方面,以精读课文《猫》与《白鹅》为例,具体而详实的阐述了从课文学习表达的实践路径。此次公开课涵盖低、中、高不同学段,课堂中融入“生活化写作”“项目式习作”等模式,学生作品生动鲜活,赢得观摩教师一致好评。
技术赋能课堂,AI助力习作趣味教学
在“AI+教育”创新展示环节,肖琳老师《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以AI数字人情境导入,点燃习作学习热情,以通过“列提纲——筛资料——写片段——改一改”四阶段任务,着重指导学生根据所列的提纲,筛选、整合资料,并将搜集的资料转化为自己的话写下来,突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寻语言迁移运用的方法。课后听课老师踊跃发言,有的分享试用 AI 作文评价系统时在学情分析上的新发现,有的提出资源整合、家校共育配合 AI 教学的设想,也有对技术实操难点的担忧,大家各抒己见、思维碰撞,激起研讨“千层浪”。此外,部分教师还尝试将AI生成素材作为写作支架。
思政浸润无声,写作育人润心田
授课的教师们凭借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语文课堂,展示了诸多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优秀案例,是习作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杨璐老师带来《家乡风俗》,在介绍异地
风情的同时,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开放包容的文化观,将文化自信的思政理念悄然渗透。大立实验学校教学副校长王炎强调:“写作不仅是语言表达,更是价值观塑造的过程。教师要善用文字的力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有效探索了语文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方法策略,提升了语文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为培育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筑牢教育基石,助力语文教育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稳健前行。
深耕细作育素养,聚力前行启新程
课后,深度教研随之展开。基于课例的实证分析和靶向性教学策略,为听课教师提供了结构化教学路径,有效破解习作教学中的实践难题,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习作教学提供了专业引领。授课教师从“设计意图、课堂生成、遗憾反思”三方面进行反思;听课教师则以“年段衔接”“策略有效性”为切入点各抒己见,既有对“低段情境创设”的肯定,也有对“高段思辨引导”的建议,思维在碰撞中激发出璀璨火花。活动尾声,全体教师以“一心得一模式”总结研修收获,共提交教学反思300余篇,征集创新习作教学模式案例。
此次教研活动以新课标为舵,以习作教学为舟,以技术革新与思政育人为帆,为蒸湘区大立实验小学语文教育注入澎湃动力,书写了素养导向下教学改革的生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