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共生育新人 温暖同行践初心——蒸湘区第二实验小学开展“弘扬教育家精神”主题活动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陈瑾 吴晓宏 刘俊廷报道 在六月的蝉鸣与树影交织的午后,蒸湘区第二实验小学五楼多功能厅里,一场关于教育初心的对话正在上演。这不仅仅是一次“弘扬教育家精神”班主任榜样事迹宣讲交流会,更是一场关于教育本质与教师使命的精神共振。当德育副校长吴晓宏以“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哲思开启这场思想盛宴时,在座每位教育者的眼神都闪烁着独特的光芒——那是对教育事业的深情,是对育人智慧的渴求,更是对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回应。
“最近一次让学生眼中有光的教育瞬间是什么?”“班级管理中最大的“甜蜜负担”是什么?”“如果给家长写一封三行书信,你会写什么?”德育副校长的开场三问,像三枚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
二年级班主任刘玥老师分享的故事让所有人动容:那个总把作业本涂得乱七八糟的男孩,在“作业盲盒”活动中抽到了“为班级设计黑板报”的特权。当水彩笔在黑板上划出第一道彩虹时,孩子眼中迸发的光彩,恰是教育最本真的模样。这种将管理难题转化为成长契机的智慧,正是教育家精神在当代教育场景中的生动注脚。
刘玥老师展示的“班级优化大师”APP积分管理系统,让数字化工具不再是冰冷的管控手段。当大屏幕跳出“今日最佳协作小组”的卡通形象时,孩子们自发的掌声证明:技术赋能的教育创新,始终要以尊重生命成长规律为前提。这种刚柔并济的管理智慧,在晨间微课堂的朗朗书声中,在作业盲盒开启时的惊喜眼神里,悄然构建着新型师生关系。
五年级班主任周健聪老师带来的“班级议会制”实践,颠覆了传统班会模式。当孩子们围坐成圆桌,为“课间游戏安全”展开激烈辩论时,民主管理的种子已然生根。更令人惊叹的是“家长资源库”的巧妙运用:医生家长手把手教急救包扎,厨师爸爸带着孩子们制作二十四节气营养餐。这种打破校园围墙的教育实践,让“家校社协同育人”从理念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在“成长能量站”的互动环节,班主任们体验着别样的教育智慧。当“夸夸墙”上贴满孩子们互相发现的闪光点,当“烦恼回收站”里匿名的心事变成集体智慧解决的案例,教育回归到了“以心换心”的本质。这种将德育工作转化为生命对话的实践,正是对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的现代诠释。
而自由研讨环节中,一年级组班主任开发的“肯定·建议·鼓励”家校沟通的“三明治谈话法”结构,让棘手的家校对话变得温暖而有力;三年级组讲述的学困生转化“成长档案袋”创意,用动态追踪替代简单评价,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正在创作中的作品”。这些土生土长的教育智慧,让思想在流动中升华,在碰撞中激发出更大的能量。
党支部书记、校长陈瑾的总结发言将活动推向高潮。“看见、借力、留白”三个关键词,道出了教育管理的辩证法。当“青年教师发展中心成长赋能计划”正式启动,每月研讨、创新、团队协作等举措的公布,会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既是对过往实践的肯定,更是对专业成长共同体的热切期盼。
夕阳的余晖透过多功能厅的落地窗,在班主任们的笔记本上投下温暖的光斑。那些记录满满的页面,就像一张编织成立体的育人网络,当教育创新不再是空中楼阁,当专业发展有了可触摸的路径,蒸湘区第二实验小学的班主任团队,已然找到了教育家精神的时代注脚。
这场持续两小时的思想碰撞,不仅沉淀出班级管理的“智慧锦囊”,更完成了对教育初心的集体确认。在数字化浪潮与教育变革交织的今天,蒸湘区第二实验小学的教育守望者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教育家精神,永远生长在与学生共生共长的土壤里,绽放在用智慧温暖心灵的教育现场中。当晨间微课堂的铃声再次响起,当作业盲盒开启新的惊喜,我们看见的不仅是教育创新的火花,更是一个民族对未来教育图景的深情眺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