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雁城评论 > 媒体视角 > 正文:

好评中国|“十大重点民生实事”交出年中暖心答卷

2025-07-03 17:21:01   来源:今日郴州   
分享到:
 

近日,湖南省政府专题会公布民生实事“年中成绩单”:十大重点民生实事24个项目2个提前完成,全年投资预算完成超七成。这份成绩单背后,不仅是工程进度的冲刺,更是治理理念的升华——从“政府端菜”转向“群众点单”,从“单向投入”迈向“多元共治”,湖南正以一场静水深流的民生改革,诠释“发展为民”的深刻内涵。

从“问题清单”到“幸福账单”的民生温度。今年湖南民生工程的最大亮点,是直面群众“急难愁盼”的勇气。当省级共享互认云平台打破三甲医院间的数据壁垒,当应急广播体系在汛期发出1.2万条预警,当帮扶车间让搬迁群众“出楼即上岗”,这些改变绝非简单的“项目叠加”,而是治理思维的质变:从“我觉得你需要”到“我知道你想要”。以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点为例,这一项目看似解决“一顿饭”的小事,实则回应了老龄化社会的深层焦虑——独居老人的饮食安全、情感陪伴、社会融入。而医疗检查结果互认,则直击“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让患者少跑腿、少花钱。这种“问题导向”的治理,让民生工程从“纸面任务”变为“心头温暖”,印证了“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的治理理念。

从“政府包揽”到“社会共治”的治理智慧。139亿元社会资本的涌入,揭示了湖南民生工程的另一重突破——打破“政府独唱”的局限,构建“社会合唱”的格局。省能源局引入5亿元建设充电桩,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整合四部门资源,老年助餐点采用“三方共担”模式……这些创新绝非“资金分摊”的权宜之计,而是治理能力的升级:通过市场化机制激发企业活力,通过社会化参与凝聚共建合力,通过制度化设计保障可持续性。比如,充电桩建设采用“特许经营+收益分成”,既解决资金难题,又确保运营效率;老年助餐点以“政府补一点、个人交一点、社会捐一点”,平衡了公益属性与市场逻辑。这种“政府主导而不包揽、社会参与而不依赖”的模式,为民生工程提供了可复制的“湖南方案”。

从“短期救济”到“长期赋能”的发展眼光。323.5亿元投资于人的资金流向,折射出湖南对民生改善的深层思考——不仅要做“雪中送炭”的救济者,更要当“锦上添花”的赋能者。职业技能培训19.89万人次、“春风行动”带动37.81万人就业、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放72.6亿元补贴……这些举措的共同逻辑,是通过提升人的能力、激活消费潜力、促进产业升级,实现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比如,在平江县的帮扶车间,3747名劳动力从“农民”变为“工人”,不仅收入提升,更获得了技能与尊严;消费品以旧换新则通过“补贴+换新”模式,既让百姓得实惠,又推动绿色消费。民生改善的终极目标,不应只是简单的物质满足,更要通过赋能个体,激发社会的内生动力。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湖南十大重点民生实事的“双过半”,不仅是一组数据的跃升,更是一场治理理念的革新。从“身边小事”的精准破题,到“社会共治”的机制创新,再到“发展赋能”的长远布局,湖南正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推进了民生事业的发展。当每一分投入都化作百姓的笑容,当每一次改革都成为社会的进步,这样的民生答卷,必能凝聚起“人民至上”的共识,书写出共同富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