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衡阳新闻 > 正文:

以生态之策解秸秆之困,珠晖区探索出资源化利用新路径

2025-07-08 16:37:33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卢幼莲 唐兰荣
分享到:
 

衡阳新闻网讯 记者卢幼莲 通讯员唐兰荣报道 在衡阳市珠晖区东阳渡街道的田间地头,每到收获季节,轰鸣的打捆机将秸秆压缩成整齐的方块,转运车穿梭于乡间道路将这些“农业废弃物”运往综合利用场所。这一转变背后,不仅是当地政府为破解秸秆焚烧难题、改善空气质量而投入的系统性工程,也是探索农业绿色发展动能,乡村振兴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在东阳渡街道光辉村秸秆综合利用收储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利用叉车对成捆打包的秸秆进行转运,当地协调150万元专项资金,购置2台秸秆打捆一体机、1台三轮流动粉碎机及转运车队,并建成千余平方米光辉村秸秆综合利用收储车间,用于秸秆处置和转运,实现全域秸秆“零焚烧、全利用”。

珠晖区东阳渡街道光辉村党总支书记李长春介绍说,第一是用于牛场做饲料用,第二是生物颗粒发电,第三是胶合板掺杂一部分。

东阳渡街道12个行政村拥有2.8万亩耕地,年产秸秆约3000吨。过去由于处理渠道不畅,“一把火”成为“最便捷”的处理方式。但焚烧不仅导致PM2.5浓度飙升,更造成土壤有机质流失。东阳渡街道联合衡阳市生态环境局珠晖分局成立专项攻坚小组,统筹政策、资金与技术资源。

“第一个环节解决老百姓问题,第二个环节就是环保问题,再加上政府投入这一块投入给我们一些补贴和帮助,还是有力度的。”李长春说。

为确保秸秆综合利用可持续,东阳渡街道制定了《秸秆利用三年行动方案》,将秸秆禁烧纳入干部年度考核,同时创新实施“街-村-组-户”四级网格化管理,网格化管理,街道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党员包户。从收集转运到仓储处置”一体化闭环体系的构建,不仅解决了秸秆露天焚烧的污染问题,更通过资源化利用开辟了生态价值转化新路径。

村民刘桂生说:“近几年都是村里面领导干部带领下,都是用车子打碎打成包,全部是集成一堆,我还是要支持村里面和国家的政策,现在对污染还是好一些了。”

东阳渡街道开展秸秆禁烧一卡、一信、一册、一会“四个一”宣传,同步推出“按亩补贴+焚烧追责”奖惩政策,激发村民参与热情。村民将秸秆搬运至主马路旁后,可按种植亩数获得补贴,奖励金直接发放至村账户,由村委会核实未焚烧农户并发放。这一机制使群众主动参与率超95%,秸秆收集成本降低40%,真正实现从“被动整治”到“主动保护”的转变。

李长春告诉记者,在用工方面他们也参与收集,某些地方还采取一定的补贴,一二十块钱一亩田补贴。

从“狼烟四起”到“变废为宝”,东阳渡街道的秸秆综合利用实践,为生态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珠晖样本”。未来,珠晖区将持续深化多部门与属地街道的协同联动,不断完善回收利用体系,让秸秆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珠晖区东阳渡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清泉说,第一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做秸秆禁烧的践行者,第二综合利用做绿色农业的推动者,第三加强宣传引导,做生态文明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