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资讯 > 正文:

衡阳师范学院“三下乡”:青春扎根乡土间,黄花菜香飘振兴路

2025-07-08 13:21:42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分享到: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李嘉仪 欧阳瑞熙 徐世烜报道 7月5日,衡阳市祁东县小坪村的田埂上热浪滚滚。衡阳师范学院星火筑梦实践团的同学们走进田间,与黄花菜种植户们唠家常、学种植。“这黄花菜啊,是我们祖祖辈辈的营生!”农人布满老茧的手捏着嫩黄花,向学生们讲解相关知识。

▲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带同学们采摘黄花菜

实践团遇到了正在弓腰摘菜的汪友英奶奶,听见学生们问起种植门道,她直起腰笑着告诉他们:“种黄花菜首先得挑土肥又排水方便的地。这菜爱喝水,但又容易涝,不能让地里积了水,还得盯紧虫害病害,这样才能保住产量和质量。”说话间,她身后的竹篓已装满青绿的菜心。

实践团成员梁依琪注意到,汪奶奶的指甲缝里嵌着洗不净的泥土,裤腿上沾满草屑。“最忙时天不亮就得下地,凌晨三点摸黑摘菜,下午五点收工是常事。”老人边说边把刚采摘的黄花菜装袋,“黄花菜有许多营养成分,我们除了拿出去卖的,还会留下一部分晒干自己吃。”

▲实践团成员与种植能手汪奶奶对话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发现,这个传承了数百年的老产业正面临新挑战:作为全国黄花菜核心产区,小坪村超过80%的农户种植黄花菜,但销售仍依赖中间商收购,线上渠道不足5%。

“今年收购价3块6一斤,摸黑摘菜,又得顶着大太阳晾晒,村里年轻人大多不愿意干,都出去打工了,剩下我们这些中老年人守着田地。”50多岁的李大叔擦着汗,身后成片的竹匾上铺满黄花菜。

▲星火筑梦实践团前往黄花菜种植地

“村里有现成的产业基础,缺的是打开新销路的思路。”实践团师生翻着调研笔记,照片里凌晨采摘、汗如雨下的农户让他们揪心。实践团成员们积极讨论,从种植、销售到政策支持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推动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种植,推广机械化技术并配套建设加工点;着力拓展电商平台,通过直播带货等方式直接对接消费者;政府加大技术培训和资金补贴力度,为产业升级提供支撑。

此次调研活动是衡阳师范学院深化校地合作、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举措。未来,学校将持续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基层,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服务中锤炼品格。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