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资讯 > 正文:

衡阳师范学院三下乡:“草编帽”扎进黄花地 汗水浇灌振兴梦

2025-07-08 16:13:37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陈腾倩 田彩妍 徐世烜
分享到: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陈腾倩 田彩妍 徐世烜报道 近日,衡阳师范学院“星火筑梦”实践团奔赴衡阳市祁东县蒋家坪镇小坪村,聚焦当地特色黄花菜产业开展实地调研,为产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7月5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一望无垠的黄花菜地时,实践团的同学们戴着草编帽,蓄势待发。随后,在农户的指导下,大家迅速投入到了采摘工作中。

△“星火筑梦”实践团前往黄花菜地开展实践

“黄花菜的采摘要讲究方法、时机,要在花苞饱满但未开放时采摘,这样品质最佳。”农户在旁一边示范,一边耐心讲解。同学们跟随着几位农户的脚步,认真探索,很快掌握了采摘技巧,穿梭在田间,指尖轻捏、手腕微折,鲜嫩的花苞便落入竹筐——这场清晨的采摘实践,正让青春在泥土里生根发芽。尽管天气炎热,汗水从面庞滑落,浸湿衣衫,但大家仍热情不减,干劲十足。实践团成员田彩妍双手拿满了黄花菜花苞感慨:“原以为直播带货才是助农,没想到最基础的采摘里藏着这么多学问。”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劳动成果,承载着同学们对乡村发展最美好的期望。

△崔老师把大把的黄花菜递给田彩妍同学

△贺旭云教实践团成员们如何采摘黄花菜

△乡村振兴队队长贺旭云采摘黄花菜

采摘工作结束后,实践团成员采访了种植黄花菜多年的汪奶奶。从老人的讲述中,同学们了解到,黄花菜作为村里的传统产业,虽规模有限,但一直是不少家庭稳定的收入来源。“种了几十年黄花菜,孩子读书、家里盖房,都少不了这片花田。”汪奶奶朴实的话语,道出了黄花菜对村民生活的重要意义。可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坪村劳动力流失,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留守。针对这一现象,实践团提出以黄花菜产业为突破口,探索产业升级、品牌打造与多元融合发展模式,不仅致力于提升黄花菜产业的经济效益,更期望通过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吸引青年劳动力返乡,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实践团成员梁依琪采访当地农户汪奶奶

暮色中的黄花菜田被夕阳染成金红色,实践团成员围坐在田埂上复盘当日收获。草纸上的“助农计划书”已列得密密麻麻:从建立标准化种植档案到设计文创包装,从设计网络直播到开发“花田研学”路线。带队老师笑道:“这不是简单的暑期实践,而是把课堂搬到了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我们一定要用真正的专业知识为小坪村出谋划策。”

此次实践,不仅让实践团亲身体验了农事的艰辛,更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的迫切性。衡阳师范学院学子以专业视角为小坪村黄花菜产业发展献智,用实际行动践行高校服务乡村振兴使命,期待小坪村的黄花菜产业迈向更广阔的天地,进而带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