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土 > 资讯 > 正文:

周康斌:巧手“编”出新希望 点亮残疾朋友的“就业灯”

2025-07-28 11:32:25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刘勇 周旭峰 周孝芳
分享到: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刘勇 记者周旭峰 周孝芳报道

导语:周康斌,湖南衡阳人,中共党员,2013年研究生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持中级社工师、教师资格证、心理咨询师、养老护理员证。2018年起涉足社会服务与社会组织管理工作,业务能力与管理绩效突出。2022年被选任为衡阳市慧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机构负责人。

近年来,在全市范围内策划组织并实施了大量困难群体的帮扶与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涉及我市困难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临时救助对象等各类特殊困难群体。尤其在“扶老助残”慈善领域其服务足迹覆盖全市至少9个县区,直接服务2126人次,服务满意度高,得到了上级部门和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2023年、2025年被中共衡阳市社会组织综合委员会评选为“优秀党务工作者”,被市民政局评选为“星级社工”。在残疾人关爱服务领域成绩也尤为突出,2022年带领中心获得全省“AAAA”级托养机构认定。同年代表衡阳地区参加全省残疾人职业指导竞赛得个人“二等奖”和“团体二等奖”,并获得省级“职业指导模范”荣誉称号。2023年代表衡阳地区参加全省首届残疾人文创大赛,荣获“三等奖”。

巧手编织的微光

午后阳光洒满衡阳市蒸湘区解放路天酬紫金花园的“慧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二十几双手,有些笨拙却异常专注,在助教老师轻声指点下,灵巧地翻转、穿插,将细小的零件组装成手机扣连接绳。指尖每一次成功的勾连,都伴随着满足的微笑在脸上漾开。这里没有机器的轰鸣,只有细碎的交流声和专注的呼吸。他们,曾因身体的障碍徘徊在社会边缘;此刻,小小的连接绳,正悄然连接起他们与世界的桥梁,编织着自食其力的尊严。

▲周康斌与日间托养学员在一起

这束微光的点燃者,是衡阳市慧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周康斌。引进项目、推荐岗位、指导创业……几年来,他的脚步踏遍了工厂、企业和无数个需要帮扶的家庭,像不知疲倦的“织网者”,用专业和热忱,为残疾朋友们织就一张张通往“有尊严生活”的希望之网。

一份工作,撑起一个家

“周书记,你看!今天又学会擦新花样了!”在衡阳市区一家整洁的酒店里,小辉(化名,慧家原托养对象)兴奋地向来看望他的周康斌展示着刚学会的玻璃清洁技巧。一年前,作为“慧家”日间托养的智力残疾人,小辉的生活还一片迷茫。经过周康斌团队的评估和反复奔走,他终于在这里找到了一份保洁工作。

“以前……换过地方,都不行。这里师傅好,不凶我。”小辉憨厚地笑着,言语简单却充满力量,“有工资了,能给妈妈买点东西。”这每月几千元的稳定收入,成了这个特殊家庭最坚实的“顶梁柱”。

▲周康斌组织开展残疾人创业与就业指导培训

在“慧家”,像小辉这样的托养对象还有很多。周康斌深知,“就业一人,幸福一家”不是口号。他带领团队为托养对象“量体裁衣”:评估能力、技能培训、岗位匹配、全程支持。仅今年上半年,就有4名托养对象在工厂、商店、酒店稳稳地扎下了根。

奔波的身影,链接的希望

为给能力更弱的托养对象找到合适的辅助性就业项目,周康斌今年跑得格外勤。他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各地工厂的资料,电话铃声几乎没断过。“普适性强、操作简单、能持续的项目太难找了。”助教老师王丽看着风尘仆仆的周康斌,满是心疼。

▲周康斌深入衡阳市某电子企业代工厂为日间照料托养学员寻找普适性辅助性就业项目

几经波折,周康斌终于带回了好消息:与本地一家工厂签下了“手机扣连接绳”组装的年度合同。签完合同那天,他顾不上休息,第一时间把样品带回了中心。“这个活儿细,但步骤清楚,大家慢慢来都能学会!”他兴奋地给老师和学员们演示着。

“一根绳子挣一块多,看着不多,可签了一年合同,站里30个学员,每人能增收两三千块呢!对困难家庭,这是实打实的‘及时雨’。”王丽看着大家跃跃欲试的样子,感慨道,“周书记这‘链接’的功夫,真是解了大难题。”

从低谷到高峰的创业路

28岁的全文的故事,是周康斌“助人自助”理念最生动的注脚。幼年的意外让全文重度肢残,失业的打击曾将他推入抑郁的深渊。“那时觉得,人生彻底没指望了,就是家里的累赘。”全文回忆起那段暗无天日的日子。

▲周康斌带创业帮扶对象全文在上海公司进行业务对接与客户端问题交流

周康斌没有放弃他。了解到全文有创业的愿望和能力,他亲自陪同全文远赴上海,学习电商客服和运营。在衡阳市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的两年里,从电脑操作到客户沟通,周康斌和团队提供“保姆式”帮扶。“是周书记一遍遍鼓励我,手把手教我分析数据、解决问题。”全文说。

汗水浇灌出果实。“衡阳市全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从无到有,高峰时团队达25人,月营收稳定超过10万元。更让人欣喜的是全文的蜕变:“以前头都不敢抬,现在我能带着团队开会了!”从靠低保度日,到成为企业负责人,再到如今以社工身份回到“慧家”帮助他人,全文的人生完成了华丽转身。“‘慧家’给了我新生,我也要把这份光传递下去。”她语气坚定。

照亮前路的微光

据统计,在周康斌和团队的推动下,“慧家”已累计帮助110余名残障人士实现稳定就业或创业,间接带动就业35人。残疾人托养服务,从机构“独唱”变成了社会各界踊跃参与的“大合唱”。

▲周康斌为日间托管学员开展就业相关心理团辅游戏互动

傍晚时分,“慧家”中心的灯光依然温暖。托养对象们陆续完成手上的活计,清点着一天的“成果”。周康斌穿梭其间,时而俯身指导,时而拍拍大家的肩膀。窗外华灯初上,映照着他眼中不变的执着。

▲周康斌带团队参加省残联“友好湖南·湘当有爱”新春助残公益集市活动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周康斌看着这些努力的身影,声音温和而有力,“看着他们靠自己双手挣来尊严,找到价值,脸上的笑容就是给我最大的福报。这条路,我会带着‘慧家’一直走下去,点亮更多残疾朋友的‘就业灯’,照亮他们出彩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