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新闻 > 衡山县 > 正文:

衡山县贯塘乡:从“暑期托管班”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温度

2025-08-06 11:53:02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 廖晶 邓娜 李洋杰
分享到: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廖晶 邓娜 记者李洋杰报道 “老师,这道题我会!”衡山县贯塘乡东阳村会议室里,11岁的彭佳丽高举小手,身旁20多名孩子正埋头完成作业。窗外,村民彭湘南擦了把汗笑道:“以前‘双抢’时节,孩子没人管,现在村里办了托管班,我们下田干活心里踏实多了。”

(东阳村暑期托管班教室里,志愿者在辅导孩子做作业 廖晶 摄)

这个由村党组织牵头、乡干部协调师资的党员志愿服务暑期托管班,既是贯塘乡在开展“四大行动”中解决的126件民生实事之一,也是基层党委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践行“走找想促”机制,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写照。

(东阳村暑期托管班教室里,志愿者在辅导孩子做作业 廖晶 摄)

7月以来,贯塘乡以“三联三促”机制为抓手,将服务阵地前移到田间地头,通过“大走访、大排查、大宣传、大提升”四大行动,推动90余名干部下沉一线。

40余支走访小队带着民意调查表、记录本、访谈提纲、政策宣传页等资料,敲开4000余户家门,既查安全隐患,又听急难愁盼——从331省道货车逆行险象,到水渠淤塞影响灌溉,再到留守儿童的暑期照护难题。乡党委书记康乐说:“干部脚底沾泥,群众心里才有底。基层治理的关键,是把‘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老湾村制衣车间解决了22名村民就业 邓娜 摄)

老湾村制衣车间的缝纫机声,是另一种“民生答卷”。村民孟春华曾是乡镇制衣厂的“通勤族”,每天往返15里路,“现在家门口上班,月赚4000元,还能照顾中风的老伴”。这个由村集体牵头、乡党委协调建立的车间,解决了22名村民就业,预计年增收超60万元。

走访中,类似的“金点子”不断涌现:通过“乡友联络群”募资拓宽社区主干道,争取水利资金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美丽屋场提升人居环境,增设健身设施丰富文体生活,推动互助型养老院建设……

(贯塘乡新塘村长井塘和美屋场 廖晶 摄)

30天走访,4000余次推心置腹的交谈,126条意见建议悉数登记在册,91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编织成党群同心的经纬。速度在行动中彰显——问题“当日接单、次日交办”,一周内完成东阳村托管班场地改造和师资对接;精度在细节处闪光——清理占道杂草46公里,集中攻坚了31处卫生死角,迎龙桥社区1.5公里主干道拓宽1米;深度向民生根源处延伸——清水塘、中石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有力推进,将为周边2000余亩双季稻农田灌溉提供充足保障。

如今,东阳村托管班的欢笑声与老湾村缝纫机的哒哒声交织成曲,乡村道路两侧齐整的草茬在夕阳下泛着微光。贯塘乡的实践印证:为民服务的真谛,不在“纸面”在“地面”——当干部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民生难题便有了破题之钥,而基层治理的温暖答案,正写在群众舒展的眉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