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资讯 > 正文:

南华附二医院呼吸科病房:温暖细节传递医者仁心

2025-08-06 17:35:31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分享到:
 

衡阳新闻网讯 记者左林生报道 在南华附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一间普通病房里,患者瞿女士正经历着疾病的考验。然而,在这个略显老旧的空间里,医护人员细致入微的关怀和专业周到的服务,让她感受到了超越病痛的温暖。

每天清晨六点半,身穿花色护士服的唐萍会准时来到瞿女士床边,轻声询问:“阿姨,现在好点没?”这句简单的问候,成为瞿女士一天的开端。另一位护士胡珊在为瞿女士更换输液袋时,会自然地与她聊起家常:“阿姨,你几个孩子?在哪里工作呀?”这些日常的对话,有效缓解了瞿女士住院期间的紧张和孤独感。看到瞿女士的丈夫前来陪护,护士们也会笑着打招呼:“叔叔又来陪你啦!叔叔真好!”并总是叮嘱:“输液不舒服,随时叫我们。”这让瞿女士和家属都感到安心。

即使到了深夜十二点,护士们的身影依然忙碌。唐萍会再次轻声询问瞿女士的感受;胡珊在测量体温后,总会细心地帮她掖好被角,确保她休息得舒适安稳。

让瞿女士印象深刻的,还有肺功能检查室的徐进医生。面对瞿女士初次检查时的紧张和不熟练,徐医生戴着口罩,始终耐心指导:“阿姨,别紧张,听我口令:吸气……呼气……憋住……”在瞿女士多次尝试未果时,徐医生没有丝毫急躁,不断鼓励她:“再来,气要吹出去,别舍不得呀!”直到瞿女士成功完成测试,机器发出“嘀”的提示音,徐医生立刻竖起大拇指,笑着肯定:“成了!”这份耐心和鼓励让瞿女士深受感动。

当瞿女士的丈夫对检查结果中的“小气道障碍”表示疑惑时,徐医生没有使用晦涩的术语,而是用手指在墙面上比划着解释:“您看,想象这是支气管,越往下走越细,像小胡同。最细的那些‘小胡同’要是堵了,气就过不去,人就会憋得难受。”接着她又解释了“弥散功能”和血氧饱和度的关系:“肺泡膜很薄,氧气得穿过它才能进到血液里,这叫‘弥散’。我们做这些检查,就是要找出可能存在的阻塞点,一步步看清楚问题。”徐医生深入浅出的比喻,让瞿女士和家属理解了检查的必要性。

回到病房,主治医生刘青将瞿女士的CT片举到窗前,借助光线仔细查看。她指着片上的影像解释道:“您看,这些区域是炎症的表现,就像沙滩上的脚印。随着治疗的推进,就像潮水冲刷,这些‘脚印’会逐渐变淡、消失。”科室主任罗卿查房时,看到瞿女士精神好转,也爽朗地鼓励道:“瞿姐,刚才在院门口看见你,精神头越来越好啦!照这样恢复下去,我们很快就要‘欢送’你出院回家了!”

目前,瞿女士仍在接受输液治疗。但这段住院经历让她感触良多。她特别想记住的是:唐萍护士打针时那双温暖的手;胡珊护士深夜查房时特意放轻的脚步;徐进医生用简单比喻解释复杂医学概念的沟通方式;以及刘青、罗卿医生口袋里那支随时记录病情、倾注责任的蓝色签字笔。

瞿女士表示,她想告诉新入院的病友:老附二虽然病房设施没有新附二那么新,但这里医护人员的专业与关怀一点不比新附二那边逊色。从护士真诚的问候、细致的夜间护理,到医生清晰的病情解释、耐心的检查指导和充满信心的鼓励,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都在构筑起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都是康复路上温暖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