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县同德残疾人日间托养中心开展残疾人家长赋能培训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李燕飞 记者赵福中报道 为缓解残疾人家长长期照护压力,提升照护能力与心理调适水平,近日,祁东县同德残疾人日间托养中心组精心组织的“与爱同行・安享日常”残疾人家长赋能培训顺利开展,40名家长齐聚一堂,在温暖互动的氛围中汲取知识、收获力量。
关爱自己·守护光源——做孩子的“能量后盾”
培训伊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邓伟红以“家长的情绪与照护质量”为切入点,通过案例分享与互动问答,让家长们意识到“自我关怀不是自私,而是长期照护的基础”。讲师详细讲解了情绪识别技巧,如通过“身体扫描”察觉疲惫、焦虑等信号,并现场示范了3分钟呼吸放松法、渐进式肌肉放松法等简单易操作的减压方式。
“以前总想着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忽略了自己也会累,今天学会的放松方法,晚上睡前就能用!”托养对象刘诚的母亲在互动环节中感慨道。
此外,讲师还提醒家长们要合理分配时间,每周预留“专属自己的1小时”,可通过阅读、散步、听歌等方式调节状态,唯有守护好自己这束“光源”,才能为孩子提供更持久的温暖。
理解行为,读懂孩子的“专属密码”
“孩子总爱在外玩耍不回家,是不是故意作对?”“情绪激动时摔东西,该怎么回应?”针对家长们普遍困惑的行为问题,讲师邓伟红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带来了“理解行为背后的需求”专题分享,将残疾人常见的行为表现归纳为“需求表达型”“情绪宣泄型”“感官调节型”等三类,又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引导家长从“纠正行为”转向“读懂需求”。例如,孩子在外不归家可能是为了获取家人的关注,此时可多提供陪伴活动;情绪激动时,家长首先要保持冷静,用“你现在很生气,是因为想喝水吗?”的句式帮助孩子表达情绪。
联结支持——携手不独行,织密“互助网络”
“一个人走得慢,一群人走得远”,第三个培训主题聚焦“资源联结与互助支持”。讲师邓伟红首先介绍了日间托养项目的延伸服务,包括上门照护指导、临时托养服务等,帮助家长清晰了解可利用的官方资源。
随后,讲师组织家长们成立“家长互助小组”,鼓励大家交换联系方式,分享照护经验与生活难题。现场,有家长分享了“有效陪伴孩子”的小技巧,也有家长提出“希望定期组织亲子活动”的需求,同德社工一一记录并表示后续跟进。
此外,社工还向家长们推荐了社区康复中心等外部资源,让家长们明白“照护之路从不孤单,有许多力量可以携手同行”。
回归日常,行动从今天开始——让改变落地生根
培训尾声,讲师邓伟红以“把知识变成行动”为主题,引导家长们制定“日常行动小目标”。家长们纷纷构思属于自己的短期计划:“每天花10分钟和孩子聊聊天,练习沟通”“每周三下午让家人帮忙照护,自己去公园散步”“加入互助小组,每周和1位家长交流照护心得”。
讲师强调,改变无需“一步到位”,从小目标开始,持续实践才能逐步提升照护质量。培训结束后,家长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不仅学到了照护技巧,更感受到了被理解、被支持的温暖,以后照顾孩子更有信心了!”
下一步,祁东县同德残疾人日间托养项目团队将持续关注家长需求,定期开展赋能活动与互助交流,以实际行动为残疾人家庭保驾护航,让“与爱同行”的温暖延续在每一个日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