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衡阳影视 > 衡阳视听 > 文化专题 > 正文:

衡阳保卫战后传(八首)

2025-09-10 16:02:46      作者:甘建华
分享到:
 

衡阳市区岳屏公园山头上的衡阳保卫战雕塑甘建华摄

衡阳保卫战后传

——纪念方略先生

此刻在杭州,一个晴热高温的午后

有消息自衡阳传来,却令我

后颈窝冒出一丝丝凉意

人们说他走了,高血压中风

猝死于寓所浴室,身边无一亲朋

唯有窗外,知了不歇气地哀鸣

 

而在十一天前的上午,我曾经登楼

邀请他,参加一个朋友间小聚

起初开心地应允,孰料,再去接他

却像一个羞涩的男生,揉着惺忪的眼睛

连挠几下头皮:实在不好意思

我想睡觉,我想睡觉,我只想睡觉

 

彼时的他,上穿一件白色有渍的背心

下着一条三角短裤,手中端的是

一碗方便面。踟蹰良久

不忍离去,他却笑了,连声催促

快去玩吧,别让人家久等

有什么趣闻,回头与我说说

 

而在一个多月前的夜晚,银泰红城

朦胧的小区灯火,怡然散步间

惊回首,他自外面晃晃悠悠地进来

手中提着一大塑料袋方便面

说是保姆来而又去,自己不喜做饭

只好依靠它坚持抗战,聊胜于无

 

仿佛是我个人的歉疚,搀扶着他

回到26栋1107房间。桌上摊开一本

英国作家克莱儿·麦克福尔的《摆渡人》

问我可曾读过,打算写篇书评

似有神灵指引,我们玩了一个自拍

如今想来,可是他人世间最后的留影?

 

这座他父亲方先觉拼死保卫过的城市

也是他读过三年小学的地方。此后经年

羁旅孤岛台湾,吹拂欧风美雨

都无法抹去衡阳映像。恰是九年前

他毅然选择定居于斯,孤独守望家园

遂成为一张融入我们集体记忆的脸

 

(2019/6/28,杭州)

 

陆家新屋怀抗战老兵卢庆贻

 

弹洞依然清晰可见,就像一只只

巨大的眼睛,向天发出悲鸣

衡阳保卫战老兵

卢庆贻

却在这个寒冷的冬日

合上了眼睛

 

他的血曾经是热的,热得滚烫

尚未满十六岁的湘潭伢子

在国家需要他的时候

毅然扛起大枪

走向衡阳

保卫这座英雄的城市

 

他是第十军最年轻的战士

年轻,也有年轻的好处

只要活得足够韧性

就能经见尘世间更多的风雨

就能长相厮守

星空下的英烈忠魂

 

——来生再见!

这是他遵方先觉将军之命

给重庆蒋委员长发出的

最后一电

如今,成了他与衡阳人的

最后相约

 

(2023/1/10,衡阳)

 

马岭探寻祖父玉林公抗日旧战场

 

偶尔掠过脸颊的雨丝

带着山野间草木的气息

柞树坳,马岭,在四十公里外

等候开启一段

父老传颂的抗战故事

 

讲雅塘的风

吹着我们,翻越五岭连峰

向导的柴刀,劈开一丛丛荆棘

像劈开八十一年前

凝固的硝烟

 

土坡,突然矮下去

三道战壕

是大地没来得及愈合的伤口

指尖碰着夯土的凉意

却触到渗进岩层尚存的体温

 

见诸省市县志,我的祖父

善使各种冷兵器

那一夜,借着日寇的照明弹

转瞬间,刀劈六名鬼子

将敌我双方都看花了眼

 

可笑木泽少佐,空有武士道精神

终敌不过衡阳南乡拳王

乖乖地束手就擒

彼时战火,将祖父身后的暮色

烧得通红,刀尖滴血

 

我从地上捡起两枚弹壳

贴在胸口,像捧着两簇不会熄灭的火

海拔不足三百米的马岭

因为祖父的身影

在乡亲们的心里,高过了所有山峰

 

(2025/6/22,衡南县柞市镇)

 

遥祭抗日英雄王紫剑司令

 

衡阳沦陷后,南乡的天地间

比鬼子气焰更高张的

是王紫剑

衡阳南乡游击指挥部司令

 

从胡丫冲奔出的这只“猴子”

他的诨名无人不知

而他的身影

比风还疾

 

曾经跻身省府厅堂

后于平江主政

抗战军兴,带头毁家纾难

誓与日寇见个高低

 

柞树坳马岭,一面大纛猎猎招展

千余名好汉不招而至

大小上百战

无一不令敌人闻风丧胆

 

他的名字,似闪电划过阴翳的天幕

传闻在异乡消逝

虽曾遭遇无良者污名

但南乡的山水记得,百姓的口耳传颂

 

(2025/6/22,衡南县柞市镇)

 

夜访安徽百岁抗战老兵马玉伟

 

听人说,您来衡阳寻访

抗日旧战场

素不相识的我,忽然间

心念一动,似乎我们前生有约

非得去看望一下您老人家

 

再过两天,就是您103岁生日

活到这个年龄,真不容易

我见过的抗战老兵,不可谓不多

而您,是我至今见过这支队伍中

最高寿的英雄

 

多么遗憾,晚生如我,没有赶上

黄河怒吼、长江流泪的年代

没有成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一员

而我,又多么庆幸,能够生活在

您和战友们誓死保卫的中国

 

衡阳保卫战,虽然已经过去79年

而您的血,还是热的

您的双手,依然十分有力

您的形象,完全符合我

对民族脊梁的想象

 

请收下我的一点小小心意吧!

我与您的儿子同龄

请允许我,以及我们这一代人

尊敬地称呼您一声

——父亲!

 

(2023/5/8夜,衡阳神龙传媒宾馆)

 

诗人洛夫的抗日生涯

谁能料到,南来北往的平安客栈

有一天,只剩下一堵残墙

衡阳城,完全成了一片废墟

所有的财产

都在战火中化为乌有

 

战争的创伤

深深烙印在每个衡阳人的心底

十六岁的少年

被鬼子抓夫的屈辱

更激起无法遏制的国仇家恨

 

那年的雪,比往年要厚

那年的天空,也比往年阴霾

从残砖破瓦缝隙中

冒出来的荒草

点燃了暗夜中的抗日星火

 

加入游击队的莫运端

与许多志同道合的青年一样

没有制服,没有武器,更谈不上薪饷

天天吃红薯和南瓜

却怀揣着满腔的爱国赤忱

 

多少年后

衡湘大地上

依然流传着诗魔洛夫

勇闯敌穴

雪夜夺枪的惊心动魄

 

(2025/8/15,衡阳)

 

访茅洞桥抗战老兵陈诗祥

栗江,把铜箔般的冬阳

叠进清逸村的田埂

观音堂的野鹜

翅尖扫过的波纹

正洇开乡老口中的暗哨

 

在此之前

我肯定在圩场上见过他

只是谁能料到

他,就是那类传说中的人物

蛰伏于茅洞桥乡间

国难当头时,忍饥挨饿的少年

穿着一身大了半号的军服

目不斜视地走过长廊

皮鞋踩在水磨石地上的声响

混合着特工部门的电报和谈话声

 

桂林的月光,隐逸了

柳州的雾岚,蒙蔽了

黄沙河枪炮声中

顺着裤管,流成一条细河的

是中国军人的热血

 

待他把军装穿妥

再把军帽,轻轻扣在稀疏的白发上

整个人

忽然变了模样

就像蒙尘的枪膛,被战火擦亮

 

(2018/11/17,茅洞桥)

 

致百岁抗日老兵宋其祥

与总书记最后握手的这双手

曾在衡阳保卫战中

紧握过

打击日本军国主义的钢枪

 

——守衡阳的战士们是英勇的!

 

在烽火连天的民国三十三年夏日

您,曾是一名慷慨赴死的战士

最终,却活过了一百周岁

可能连自己都没有想到

 

——守衡阳的战士们是英勇的!

 

相比所有国军兄弟,您是最幸运的

因为九三大阅兵

全世界

都知道了中国力量,和您的尊姓大名

 

(2025/9/3,衡阳)

甘建华,湖南衡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歌学会理事,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协会副主席,中国诗歌学会2021、2022、2023年度优秀诗人。著有《甘建华地理诗选》,配套出版《山程水驿识君诗——甘建华地理诗大家谈》,主编出版诗歌选本专号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