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五保老人两度捐资修路:“国家护我周全,我为公益尽力”
衡阳新闻网讯 记者唐家华报道 “修桥架路是好事,这2000块钱你们一定要收下,我也想为修路出份力!”近日,在衡阳县界牌村石河组的村部办公室里,年近七旬的谭茂良老人将一沓现金郑重交到村干部手中,眼神里满是对道路通车的期盼。这笔钱被他特意委托打入界牌镇国腊公路(S219线界牌段)路基工程建设财政专用账户,而这已经是老人第二次为家乡基建“慷慨解囊”。
时间拉回2023年,界牌村修建湖坪桥时,谭茂良就曾悄悄将1000元现金放在村干部桌子上,不等村干部反应过来便匆匆离开——他深知自己的家庭情况特殊,生怕大伙因顾及他而拒收这份心意。如今公开捐资,源于老人心底对“付出”的执着:“国家政策把我们照顾得好好的,不能只享受不回报。”
谭茂良的家庭,是村里众人皆知的困难户。他与老伴均年近七旬,四十多岁的儿子患有严重精神残疾,一家三口全靠五保待遇维持生计。但在政策的帮扶下,这个家庭的日子逐渐有了底气:除了五保生活补贴,作为计生伤残家庭,老两口还能领取计生特扶补贴;加上家里种田种菜、养鸡养羊的收入,以及谭茂良靠老式理发手艺赚的零钱,日子虽不富裕,却也“完全过得去”。
“我都这把年纪了,孩子虽然没法结婚生子,但国家会一直给他保障。”谈及捐资的初衷,谭茂良的话语朴实却动人,“把钱用在修路这种公益事上,比放在家里更有价值,能让大伙出行都方便,这钱花得值!”
谭茂良的善举,是界牌镇群众踊跃支持道路建设的一个缩影。自界牌镇党委、政府发出国腊公路提质改造捐资倡议以来,各村、社区的群众纷纷响应,既有普通村民,也有像谭茂良这样的低收入家庭。两百元、三百元、五百元、一千元……数额虽有差异,却都饱含着对家乡发展的期盼,汇聚成一股暖流。
“所有爱心捐赠都会专款专用,全部投入国腊公路提质改造。”界牌镇道路建设专班负责人表示,正是无数个“谭茂良”的善心义举,让这条公路不仅是连接村镇的交通线,更成为了通往幸福、发展与繁荣的“民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