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衡阳影视 > 衡阳视听 > 嘉宾访谈 > 正文:

“我看衡阳70年”:访原金雁化工厂厂长李索夫

2012-01-11 16:37:39      
分享到:
 

【正文】
现年76岁的李索夫老人,曾先后任市五橡胶厂厂长、市农药厂厂长、金雁化工厂厂长。在1984年至1992年的近八年时间里,他像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将这三个当时濒临破产的企业挽救于危难之中。成就衡阳化工系统的一段传奇。
李老是这股被时代裹挟的风浪里敢作敢为的“弄潮儿”,同时也是八九十年代衡阳企业兴衰沉浮的见证者。
【同期声】李索夫 原金雁化工厂厂长
0905 当时衡阳 我们化工系统有衡化 二化已经兼并了 三化 四化 五化 化工厂就五个 橡胶厂的话一橡 衡阳橡胶厂 二橡 那个鞋厂 倒闭了 三橡 做自行车 四橡 做雨衣的 五橡 就我们那里 做鞋做橡塑 橡胶厂就五个 化工厂五个 再加上化机 湘衡 湘南 四氮 都是我们化工系统的
【正文】
李老告诉我们,当时的化工系统效益都不好。市五橡胶厂、市农药厂更是已经被政府宣布关停,每年只能靠财政拨款来养活。1984年,在企业人心涣散,生产停滞的危难关头,李索夫临危受命,被任命为厂长。这位新厂长一走进厂房,眉头就拧成了一股绳。
【同期声】李索夫 原金雁化工厂厂长
2258 我在五胶那个炼胶机房 (机器)一开起 就咔咔咔 像拖拉机样 到农药厂去 那个设备不像机械厂的设备 都是坛坛罐罐 十穿九孔 一不用就全部锈了 不用比用还锈得快些//2338 二化的话纯粹是没有设备了 它原来是生产碳胺的 碳胺设备被拆卖了 就剩了厂房 剩300多人 600多万块钱债务 设备在二化已经不存在设备了 全部拆卖了 唯一的设备就是在河边有个深井水 从河里抽水上来作为冷却 这是唯一的设备 其他设备没有
【正文】
用李老的话说,当时的情况可以称得上“一穷二白”。生产停滞、设备落后,还欠下一屁股债。李厂长新官上任没多久,琢磨出了这其中的原因。
【同期声】李索夫 原金雁化工厂厂长
1046 因为那时候不一样 那时候主要是靠财政 挣钱也归财政 亏钱也归财政 那个体制有问题 有好处有坏处 是大锅饭 工人不像现在//1128 工人因为是大家的事业 反正我做也是这么多钱 我不做也是这么多钱 那时候晚上放霍元甲 工人跑去看霍元甲去了 把机子停着 //1615 操作工人看表 不像现在工人盯着看 他看有时候打盹就不管了 表反应时间长反应时间短不一样 有时间性的
【正文】
李老说,在当时的体制下,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不论经营好坏,盈利还是亏损,工资照发;工人吃企业的大锅饭,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当时的市五橡胶厂、市农药厂只是一个缩影,这种不景气也在其他行业蔓延。李老告诉我们,八九十年代的衡阳,除了冶金、建湘、衡钢、中药厂等几个大型企业,其他企业的发展同样举步维艰。
【同期声】李索夫 原金雁化工厂厂长
1023 其他行业也不是很好//0821 当时衡阳企业都不太好 //0829 当时衡阳市的企业的话 好的话 就是中药厂 申甲球那个厂比较好一点 几个大企业像钢铁厂 好点 其他一般的中型企业都很平淡
【正文】
发展要遵循规律。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则是最基本的规律。生产与设备的落后将矛头直指当时的“大锅饭”体制。僵硬的生产关系,扼住了衡阳大大小小企业发展的咽喉。
穷则思变。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上下掀起 “打破大锅饭”热潮,改制的春风也吹进了衡州大地。衡阳的企业开始陆陆续续改制。
【同期声】李索夫 原金雁化工厂厂长
1636 所以现在这个改制 去掉大锅饭 有好处//1107 现在上班谁敢打毛线 哪个敢迟到 没有谁敢迟到 哪个敢干私活
【正文】
    在此之前,许许多多像李索夫这样有胆识、有智慧的企业管理者们也开始思考嬗变之路。改造厂房、引进设备、开发新产品,为企业迎接改制、迎来发展的春天提前热身。
【同期声】李索夫 原金雁化工厂厂长
0312 原来的农药年产值只有四百万 最高是六百万 通过原来的两个产品加上后来开发四个产品 最后我搞到退休的时候 产销双过亿 由原来的600万产值到一个亿
【正文】
1997年,61岁的李老功成身退,带着“全国优秀经营工作者”、“湖南省石油化工战线劳动模范”、“衡阳市十佳人物”等荣誉归隐“江湖”。衡阳的脱胎换“股”也轰轰烈烈开展。
李老感慨,改制之后,衡阳的发展形势更好了。有好的政策,也有好的投资环境,不仅本土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不断做大做强,一大批世界五百强企业和大项目、好项目,也纷纷选择到衡阳来落户。
【同期声】李索夫 原金雁化工厂厂长
2855 衡阳现在一些项目都到工业园去了//还是很不错的 都在工业园这边
【正文】
李老笑着说,“大雁”们回“家”了!
0条评论|
分享到微博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