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爱心公益 > 公益新闻 > 正文:

【湖南省文明家庭】用爱撑起家的大伞

2021-10-01 13:30:58      
分享到:
 

她,曾经是一个平凡的女人,也是一个幸福无忧的女人——长辈疼爱、丈夫呵护、儿子懂事;她,又是一个伟大的女人。他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也是一名坚强的“战士”、身患白血病却用教育事业延伸生命的宽度。当生活的磨难一次次向他们袭来的时候,仍然坚强、乐观、执着,诠释着爱的真谛。他们就是 “全国最美家庭”获得者——贺朝阳、傅涛家庭。

2000年,贺朝阳与石鼓区五家巷小学傅涛老师结婚,组建了一个小家庭。母亲送她一句话:“家和万事兴。” 尊母训,她们小家庭过着小日子感到蛮幸福!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7年4月13日,有如晴天霹雳,年仅35岁的丈夫傅涛被衡阳市附一医院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一种很严重的血癌,除了做骨髓移植,没有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做骨髓移植术的费用高达50多万元。贺朝阳没有稳定的工作,丈夫微薄的工资是这个家主要的经济来源,家里根本承担不起这昂贵的医药费;孩子才3岁;公公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她当时人都懵了,心也碎了,只知道如果丈夫倒下去了,这个家就会散了。母亲知道后,每天打电话叮嘱她一定要对丈夫照顾细心点,说话轻声点,遇事冷静点,多安慰鼓励点,千万千万别在他面前发脾气啊!母亲的叮嘱给了她力量!她没有放弃这个家!想到自己和丈夫一起创建的清贫但温暖的家,她冷静下来,暗暗下定决心:她要让贺家的门风傅家的家训变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她要和丈夫一起迎战病魔,共同维系这个清贫但又温暖的家。

在丈夫住院期间,领导和同事去病房看望,她总是乐观地面对,并鼓励丈夫说:“没事的,只要我们有信心,坚持治疗,总会好起来的。”当她送走前来探望的好心人后,眼泪便会止不住地往下流,但一回到病房,面对丈夫的永远是灿烂的笑。她想,只有她坚强,丈夫才能坚强起来,才会有战胜病魔的信心。

2007年9月,贺朝阳陪着丈夫去上海道培医院检查。道培医院之行给了她更为沉重的打击,因为丈夫被确诊为已转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必须尽快找到配型,做好骨髓移植手术,一旦转为急变,最慢数月,最快数周就会结束生命。当丈夫傅涛听到这个诊断结果,全身颤抖,她紧紧拽着爱人的手,没有多余的言语,只有无声的爱和鼓励。7月,为丈夫做初配,独自一人到东安找丈夫的表兄弟们做骨髓配型,取得血样后连夜坐火车赶到长沙,进行血液配型分析。尽管奔波劳累,在火车上却不敢睡,担心把血样弄坏,一直小心翼翼地抱着血样。同年11月,她又怀着最后一丝希望,到武汉找丈夫的叔叔抽血样配型,但最终还是失望。半年内,她跑了一万多公里,求医路上尝尽了酸甜苦辣。由于配型没成功,她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向全世界发出了她“爱的声音”——“请您救救我的丈夫吧!” 2010年7月,她又陪丈夫到山东济南军区总医院就医,四处筹钱为丈夫做了个高配,然后请医生到台湾骨髓库去寻找配型,虽然还是没有合适的供者,但她仍坚信:只要坚持,就会有奇迹!

为了给丈夫治病,她把结婚时的新房和家电一起卖了,一家人住在40平米的房子里。这么多年来,她一边打零工维持生计,一边照顾身患重病的丈夫,同时照看老人和孩子。常常白天上班,晚上去街边摆地摊,想多赚点钱给丈夫买药。

“屋漏偏遭连夜雨”。2008年6月,公公因脑萎缩住院治疗,7月又因三十多年的中耳炎复发住院治疗。2014年1月和3月,公公因胸腔积水严重,呼吸困难,心跳加速,两次住院治疗。她常常上网查资料,看什么饮食对公公的病有帮助,什么治疗方法最好,只要是有利于病情好转的办法她都试着去做。2016年7月,公公因心脏呼吸衰竭,两次入院抢救。公公每一次住院,她都会细心照顾,端茶送水,一日三餐,毫不厌烦。同病房的人和医务人员都说她是公公的女儿。街坊邻居都称赞她是一位孝顺的好儿媳!

傅涛在妻子贺朝阳的悉心照顾下,逐渐走出病魔的阴影,性格也变得开朗,2007年教师节,重新回到了心爱的讲台,傅涛说:与其一脸愁云地去忍受这种煎熬,不如把治疗当作生活中的一部分,反而就能坦然面对了。令人惊喜的是,由于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再加上积极的治疗,目前他的白血病的各项指标逐渐趋于平稳。

丈夫傅涛出生在一个书香家庭。父亲是衡阳市师范学院退休教师,母亲是小学校长兼工会主席,母亲一心扑在工作岗位上,1992年病倒在自己热爱的讲台上。傅涛受其父母影响,也深爱三尺讲台,并牢记长辈传承下来的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上敬下睦,于己勤勉,与人为善,仁慈信忍。”傅氏家训十六字,给了他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血癌进入生命,照理说,没戏了。可傅涛,有戏。他热爱生命,他像战士一样坚守在教学第一线。孩子们上他的科学课是幸福的,实验室里常常传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学校的科技创新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多次获得省市各大奖项。

在傅涛患病这些年来,得到了社会各界好心人的关心和帮助,这也让他们看到爱心是可以传递的,并教育自己的学生和儿子学会感恩,向上向善,真诚回报社会。怀着感恩的心,这些年来贺朝阳、傅涛带着儿子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到火车站当暑运、春运志愿者,穿上红马夹帮人指路、拖行李,他们说那是出门在外的旅客对我们的一份信任。近十年来,贺朝阳和傅涛常常利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带着儿子提着水果去市福利院“春晖之家”看望残障儿童,参加捐助义卖等活动,带他们出去玩,给他们讲故事,逗他们开心。他们全家在市福利院做义工并助养了一名孩子,每隔一段时间,全家人都会给福利院“春晖之家”的孩子们包饺子吃,陪他们看书,画画、做游戏,让那里的孩子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

儿子是母亲最大的牵挂,更是贺朝阳夫妇眼中的乖孩子,尽管家庭困难,事情繁多,她从未放松对儿子的教育和培养。家风的力量催生儿子健康成长。儿子非常懂事,又善解人意。现在就读于衡阳市第一中学, 从小非常爱学习,除了学好课本知识外,还阅读了大量课外读物。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历年来,参加校内外各项竞赛均取得较好成绩,获得省、市、区各类比赛奖项30余次。10多年来,贺朝阳、傅涛带着儿子主动义务打扫他们家所在的小区院子楼道的卫生,扫树叶,清垃圾,从未间断。傅涛说:“我们做我们认为正确的事, 我们家庭也奉行我们共同认定的价值观。”久而久之在他们夫妇的影响下,孝老爱亲、助人为乐成了儿子的一种习惯。儿子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也常常主动照顾院子里的独居老人帮邻居老人们买菜、倒垃圾、换开关、修理小电器等。他们家楼下曾住着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奶奶,儿子已去世,女儿在外地,孤孤单单一个人住着。贺朝阳全家几乎每天都要下楼去看看,陪老人聊天,倒垃圾,有时帮老人去超市买些东西。有一次,儿子闻到一股煤气味,感觉是从楼下传来的,立马跑到楼下,帮老奶奶把煤气关了。一问,原来是水烧开了把火灭了都不知道,真是好险!

在邻居和同事们的眼里,他们夫妻恩爱,家庭和睦。有空时傅涛老师会帮心爱的妻子编织各种各样的发型,他编织的发型常常得到邻居、同事、亲朋好友的称赞。而妻子也会经常帮他理头发。他们常常手挽着手买菜,散步,就连扔垃圾也是一起去。邻居有位大姐曾对他们说过,在衡阳她还没看到过像你俩这么恩爱的夫妻。更有趣的是,楼上的邻居问他妻子,你们家怎么从不吵架呀? 2019年七夕,他们夫妻获得模范夫妻奖。并在社区分享了他们夫妻相亲相爱,如何用爱的力量共度难关,抗击病魔的故事。各级新闻媒体也对傅涛和他家庭的故事多次进行了报道。

傅涛和贺朝阳就这样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中华民族孝老敬亲的传统美德,用自己的真情付出诠释着爱的真谛和家的和谐。他们的家庭被评为衡阳师范学院2009年——2010年“和谐家庭”;2010年贺朝阳荣获衡阳市首届道德模范提名奖;2011年贺朝阳荣获衡阳市首届“十大孝星”;2015年贺朝阳家庭荣获衡阳市“最美家庭”;2016年贺朝阳家庭荣获衡阳市雁峰区“最美家庭”; 2017年贺朝阳家庭荣获“湖南省最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2018年荣获衡阳市“文明家庭”。贺朝阳被选为雁峰区第二届妇女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委员、衡阳市第十五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2019年她参加了衡阳市妇联组织的“传承好家风礼赞新中国”好家庭好家风巡讲和衡阳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组织的“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守初心担使命”的宣讲共二十余场。丈夫傅涛2015年5月荣获衡阳市“优秀科技导员”。2017年、2018年傅涛被中共石鼓区委评为优秀党员;2017年5月傅涛被评为“身边的雷锋 衡阳好人”、衡阳日报头版做了报道,同年9月傅涛被评为衡阳市优秀教师、市级骨干教师;2019年9月被衡阳市石鼓区教文体局评为“师德楷模”。在学校,他带领着青年教师共同进步,同年他带领的五家巷小学科学教研组荣获得衡阳市优秀教研组。2020年春季的新冠疫情期间,他们全家人多次打扫楼道卫生,并做好消毒杀菌工作,为小区防疫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四月疫情缓解暨多所高校开学期间,为阻击新冠病毒进校园,贺朝阳在 “助力防控 情暖中南”志愿服务活动中协助学校测量体温、喷洒消毒、帮助搬运行李、指导办理入校健康码核验、引导安全就餐等,受到衡阳市中南科技财经管理学校和衡阳交通工程学院的表彰。

十三年的含辛茹苦,十三年的风雨共济,十三年的坚持不懈,贺朝阳家庭成员共同将一个不幸家庭改写成了一个衡阳市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