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频道 > 好好学习・正能量 > 正文:

暴雨夜列车神秘失踪之谜!英雄车长谱写中国应急管理史上壮歌

2023-01-29 22:26:31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周运动
分享到:
 

1959年7月22日,位于大洋彼岸的美国之音突然向全世界插播了一条让人大吃一惊的新闻:昨日在中国的辽西地区,因暴雨的冲击引发了一场特大山洪,洪灾暴发时将一列载有600多人的客运列车吞噬,列车上的所有人员全部遇难。而彼时这趟列车就已经失联了。搭载着600余人的12次列车,仿佛穿梭到了一条“幽灵走廊”。

那么,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1959年7月21日晚,由沈阳开往北京的12次特快列车迎着洒洒落落的雨点前进,7月22日拂晓,锦州以北地区的上空已经连降暴雨数日,并造成多处地区河水泛滥。当12次列车穿过锦州到达兴城之时,空中的雨点骤然变大,已经看不到常见的“点线”之形,完全变成了“瓢泼”之状。暴风骤雨发疯似地冲撞着大地,司机长屏住呼吸,驾驶着机车在暴雨中缓缓行进,列车在穿越石河桥时,司机长发现前方有摇动的火光,几名养路工人在路基上一边挥舞点燃的衣服,一边拼命地高喊着:“停车!停车!”司机长见状,迅速紧急刹车,列车的车身停在石河桥上。养路工人告知,前方大约100米的地段,发现路基穿孔的重大险情。

大雨继续下着,河水还在猛涨,桥下洪峰翻滚,天空漆黑如墨。列车前行有危险,停在桥面上更危险!紧急之中,12次列车迅速由石河桥倒退行驶,一直后退到前卫车站。在整列车体刚刚退出石河桥面之际,一股洪峰到达,将石河桥梁全部冲垮。列车退至前卫车站之际,通讯线路已被洪水摧毁,与上级完全中断了联系。站长告知张敏媛:“防洪指挥部早有通知,一听到枪声,必须立即撤离!那是山洪暴发与水库决口的信号。”站长话音未落,就听见三声枪响。张敏媛等人同时向枪声传来的方向望去,只见从西北方向涌来一片白茫茫的水墙,那声音如同发疯的猛虎在狂吼,令人惊骇。洪峰的水浪有几层楼高,瞬间即将地面的房屋推倒荡平,大树被连根拨起,车站附近一片粮食仓库,眨眼工夫已被洪水夷为平地。洪水向12次列车汹涌扑来,淹没了车轮,扑打着车门和车厢。列车急速启动并退出前卫车站,向身后的高坡地带驶去。列车在后退的路基两边,有许多刚从洪水中逃出来的灾民。由于山洪暴发在清晨,不少村民在睡梦中就被洪水夺去了生命。幸存者从洪水里爬上路基,拼命地向高处跑,跑不及的人则被洪水卷走。当12次列车从突然袭来的洪水中驶向远处的高地时,受困于洪水的灾民们看到了求生的希望,挣扎的灾民纷纷涌向列车……列车在后退行驶过程中,连续三次停车,从洪水中抢救出350余名受灾的村民。最终,12次列车停滞在一座山岗之上,这里是绥中县前卫地段铁路线上的制高点。但四周全是洪水,一望无际,他们被洪水团团包围着,如同海洋中的孤岛。张敏媛感到责任无比重大。她平生第一次经受着身心的双重压力:列车上有近千人的生命安全啊!此时此刻,列车党支部发挥出核心作用,把旅客中的军人和政府工作人员组织起来,召开旅客代表会议,重点照顾好老人、妇女和儿童……

7月22日傍晚,大雨终于停了。这时候,从紧张状态里走出来的人们,才感到又饥又渴。列车始发时,车上的食品只有乘务人员自备早餐。而眼下近千人的吃饭与饮水问题,已成为列车上最为突出的头等大事。聪明能干的列车长从下午开始,趁着雨水渐弱的间隙,组织相关人员到洪水中打捞漂浮的粮食,仅打捞出被毁粮库中的面粉、花生和高梁米就有2000多斤。经向当地政府请示同意之后,于是组织成立了10个烙饼小组,到附近的上坡村,借用村民的锅灶烙饼,从4时许一直烙了四五个小时,总共烙了800多斤白面大饼。上坡村的老百姓还给12次列车送来600多个鸡蛋和一堆黄瓜,做成鸡蛋汤,用水桶挑到列车上。就这样,近千人的吃饭饮水问题成功解决。大家情绪稳定,耐心等待着洪水的回落和救援队伍的到来。

7月23日上午,天空渐趋晴朗。当旅客们走出车厢发现:空中有一架飞机在盘旋,投放悬挂物品的降落伞。从锦州和山海关派出去寻找失踪列车的各路救援队伍,终于在一片汪洋之中,找到了12次列车的身影,至此,列车已经“失踪”了近30个小时。7月24日午夜时分,被冲毁的通讯线路开始恢复正常。7月25日8时30分,与洪水顽强拼搏、奋战了3昼夜的12次列车,在一声长鸣之后,胜利驶回沈阳。12次列车在突然遭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袭击下,列车司乘人员团结一致,凭着勇敢智慧和高度责任心,与洪水搏斗了三天三夜,全列车612名旅客及30名乘务人员全部安然无恙;从洪水中救出的350余名灾民也都平安回乡。这场近千条生命的获救过程,创造出新中国铁路史上的抢险奇迹,谱写了一曲英雄壮歌。

案例启示:防灾、减灾、救灾,打的是“人民战争”,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磅礴力量主要来自广大人民群众和基层组织,只有牢固树立自主意识,才能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国务院在《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中也重点提及了“广泛增强全社会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这是十分令人欣慰的。(周运动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