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频道 > 雁城诗文 > 正文:

方富贵丨明心见性 洞察乾坤

2025-07-20 11:26:16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方富贵
分享到:
 

▲明心 徐瑞东摄

观世如察掌纹,辨史似窥星轨。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跃迁,皆源于认知的突破与火光。正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视野的宽广,源自认知的深度。神农尝百草,开启生存智慧;墨子探光学,启迪格物精神;张骞出使西域,拓展地理认知;郑和七下西洋,彰显海洋意识。这些历史瞬间,皆是认知维度不断扩展的明证。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如一面穿透千年的明镜,映照出天道的运行与人间的烟火。

在长沙酷暑难耐的一个周六,我决意拜访心仪已久的云麓宫。搭乘的士在小区门口停下,经过三十余分钟,抵达岳麓山大门。司机告知,只能到此,须步行前往。下车后,导航显示还需50分钟方能抵达。原来,这是东门,云麓宫应从南门入。无奈之下,我只得徒步前行。汗水浸湿衣衫,走了近半个小时后,偶然发现湖南大学旁的地铁出口,4号线直达我儿子的小区。游览结束,返程我毫不犹豫选择地铁,仅用二十余分钟便回到家。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信息的不对称,极大影响行动的效率。若早知有地铁直达,何须受此苦楚?这微小的认知差异,折射出生活中认知鸿沟的深浅。古人云:“未曾识得山中路,何必登临望远楼。”认知的局限,常让人走弯路,耗费宝贵时间与精力。

▲求索 郭兴成摄

国家的兴衰,亦取决于认知的高度。朱元璋之崛起,得益于善于识人用人,稳固根基;刘基、宋濂的加入,使其团队的智谋与管理得到了提升;为招贤纳士,他修建了“礼贤馆”和“国学馆”,培养后备力量,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反观洪秀全,因错杀杨秀清、韦昌辉,错封洪仁达、洪仁发,导致太平天国的崩溃。认知的偏差,让英雄误入歧途,败局由此而生。恰似敦煌画工将鲜血混入颜料的传说:认知突破的代价,必须破除固执与局限。苏轼《赤壁赋》“自其变者而观之”的哲思,正是穿越认知迷雾的北斗。

战略博弈中,认知的差异,往往左右乾坤。诸葛亮《隆中对》虽远见卓识,却未能全部实现。毛泽东曾言:“千里之遥二分兵力,安得不败?”直指战略认知的局限。诸葛亮虽智勇双全,但因决策失误,错杀刘封、马谡和魏延,削弱了蜀汉战斗力,致使“兴复汉室”的之梦难以实现。曹操之所以屡战屡胜,赖于他对局势的精准洞察以及对张辽、许褚等名将的精准用人。可见认知的深度,决定了用人的精准,也影响战略的成败;而认知的偏差,犹如盲者扪象,难窥全貌。王阳明平叛时“此心光明”的境界,超越兵法的局限,直击人性本源。这让我在故宫养心殿“中正仁和”的匾额前豁然开朗:认知的高度,如青铜器上的包浆,沉淀千年智慧,照耀当下。

▲见性 郭兴成摄

人性认知的深度,决定历史的宽度。蒋介石眼中的“泥腿子”,在毛泽东战略中却化作“星星之火”。这两者的认知差异,最终决定了历史的走向。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宏愿,王夫之“六经责我开生面”的担当,皆是认知突破者的精神丰碑。

在信息如潮的时代,唯有以认知为楫,用心感知世界,用智洞察人性,方能在波涛汹涌中找到方向。既要“看山还是山”,更要“会当凌绝顶”,保持“采菊东篱下”的平常心,在纷繁世相中破浪前行,抵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理想彼岸。毕竟,照亮人间的,绝非孤月,而是每个人心中那盏经过淬炼的明灯。

当我们的认知,既能解析量子纠缠的奥秘,又能读懂《诗经》里“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呼唤时,方能真正领略乾坤的浩瀚与深邃。让我们以心为镜,以智为舟,行走在这无限的宇宙中,明心见性,洞察乾坤。

▲穿越 郭兴成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