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衡阳视窗 > 文物古迹 > 正文:

庙前中田古民居

2011-04-06 10:55:39      
分享到:
 

       中田古民居:经湖南省古建筑学家考证,认定古民居始建于永乐二年(1404年),迄今600多年。虽经历数百年的风雨剥蚀,目前仍保留旧宅100多幢,天井200多个,巷道108条,建筑面积达14000平方米。民居既有江南民居的建筑特色,又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我省目前保存较完好、规模最大的明清古建筑之一。
  现在,我们面前,便是庙前中田古民居。有人可能会问,庙前是怎么来的呢?是这样的,庙前因境内金龙岩,明朝建有庙宇而得名。庙前是个好地方,地处“常桂十里画廊”中心地段,这里青山环绕,碧水长流,景色秀丽,气候宜人,一派古老淳朴的田园风光。1996年实施旅游开发以来,庙前开发了财神洞、古龙洞、海己湾石林、野猪林等景点,今年又开发了中田民居。中田民居是我省目前保存较完好、规模最大的明清古建筑之一,可与岳阳的张谷英村媲美。据李氏族谱记载,这个村子的老祖宗福五郎是武官出身,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由茶陵调守桂阳州(今桂阳县),后由桂阳镇守常宁,永乐二年(1404年)奉承旨在常宁实行军屯,发展生产。由于作战多年,屡立战功,衣锦还乡后,看重这块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于是大兴土木,定居于此,娶妻生子。其子荣公娶妻雷氏,生长子吉恭开派在下麻田即今中田……康熙二十八年(1690年)中田版籍归属桂阳,乾隆元年(1736年)被列为常宁管辖。于是繁衍子孙,聚族而居,有40多代人,历时600多年。
  中田村民居是一部用砖和木写成的史书,座南朝北,整个建筑群气势恢宏,规划整齐,无廊无檐,雕刻精美……并具有完整的排水设施,户户相通,形成一体。经省古建筑学家考证,认定古民居始建于永乐二年(1404年),清代中期逐成规模。虽经历数百年的风雨剥蚀,目前仍保留了从康熙48年到民国的旧宅100多幢,天井200多个,巷道108条,建筑面积达14000平方米。民居发展最兴旺的时候有800多户,居住者多为李姓,这在国内农村是十分罕见的。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条件的改善,除一些老人舍不得离开外,年轻人都搬迁新居了,有的远在新加坡、台湾等地定居。
  月光塘的传说“吾者月光也,堂堂名胜古迹也,此塘是乃我先祖妣妇兰生外氏赠奁之垦田”。据族谱记载月光塘始建于乾隆元年,面积数亩,横线长27.6米,四周铺满青石板,共计288块。传说月光塘在未修好之前,中田村后有翠微峰形似猪形,故又叫猪形山,对面冲山村有一山叫虎形山,虎与猪相克,两势相较,形势对中田村非常不利。中田村村民感到很不安,有一地仙托梦于一老婆婆,在中田村禾坪中央修一弯弓形水塘,对准对面村庄,就可以压倒对方势力。月光塘修好之后,村里人刘来祝贺,杀鸡宰羊,好不热闹。但就是没有发现鸡珍子,他们问原因,老婆婆说叫地仙拿走了,临走时,他说:“你塘里放的鱼,只进无出”。从此,中田村的势力愈来愈兴旺,一直延续至今。
  古色古香的青石巷道 巷道,古民居的筋脉,是古民居的风格特色之一,它幽深、曲折、四通八达,联络着主干与枝体,维系着这个家庭里各自为政的一个个小家庭的血缘关系。据统计,中田民居有青石板巷道108条。庙前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盛产大理石。所以屋前屋后,街头巷尾都铺满着大理石,大理石是民居用材的一个特色。幽深的巷道既为分割线,又为交通联系,反各片房屋联结为一个整体,雨天鞋不沾泥,热天赤脚凉爽。此外,巷道还是很好的防火带,如发生火灾,火势不会蔓延。几百年来,中田民居无大的火灾,除村口设置的月光塘和环村的溪流外,与这精心设计的御火长城不无关系。
  玄妙的天井天井,又叫天窗。中田民居的天井随处可见。据统计,全村有天井200多个,天井四周底以磨平长条大理石砌成。据传,当时砌一个天井要一担谷的工钱,可见天井的价值。民居四周都是封闭式的,采光条件一般,妙就妙在天井上。有了它,新鲜空气从天而注,既改善了通风条件,又使住在屋的人悠闲舒适。
  天井的排水更是个谜。仔细观察由大理石砌成的天井,难以找到排水管道。玄妙的是,六百多年来,中田古民居遭到过无数次的大雨洪灾,但民居的天井从未出现过渍水堵塞成灾之事。究其原因,当地老人讲,在修建民居时下水道都放了乌龟,乌龟常年爬动,一通百通,保证了下水道的畅通。另外,天井的排水管设计是藏而不露。关于这一点,风水学解释为“山管人丁水管财”,财宜藏而不宜泄。故所有天井的排水管都是由上而下,左右转弯,从环村的小溪中流向村前的月光塘。
  小巧的窗户 一定很奇怪中田民居的窗户为何如此狭小。据本地老人讲,庙前一带多山贼、土匪,常常流窜下山来骚扰百姓。这样的窗户在当时主要起着了望放哨的作用。
  精美的雕画 雕梁画栋,是中田民居整体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文革的打砸,民居的飞檐翘角、花纹图案几乎都被破坏,但也有幸存的。石礅上雕有狮子或花草,不同的雕像代表着不同的寓意,墙壁上镶嵌着精雕细刻的窗棂,古代床的花鸟虫鱼木刻,人畜风情,洋溢着丰收、祥和、其乐融融的太平景象。
  翠尾峰 翠尾峰是中田村的后山,正合中国古代前有好水后有靠山的风水原理。整座山象一个小巧的森林公园,是民居的天然的屏障。在这里,可叹大自然的神秘与生命史上的奇观。大理石质的山体,表面只有微薄的土壤。树木生长在石缝之中,郁郁葱葱。在这里也不乏珍贵的树木品种,如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活化石之称的银杏等。
  武将李世文 中田村一带至今流传着祖辈李世文跟安徽巡抚唐训方带兵打仗的故事。李世文,庙前中田村人,咸丰年间曾经当过唐训方的副将,性格豪爽,乐于助人,见义勇为,可与梁山好汉李逵相比,为唐训方办了不少实事,建立了汗马功劳。有一次,唐训方派他去招兵买马,过了好几天,他才招了二十名士兵。唐训方训斥他,“为何只招这么几个?”他回答说:“招兵不要多,关键在于‘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正如兵法所说,兵不在多而在精。
有一次军队在攻打安徽时,唐训方被敌军围困,危在旦夕。紧要关头,李世文凭着一身胆气,飞马挟着唐训方往人最多的地方突破。事成后别人问他:“为何从人多的地方突围呢?”他说:“人少易兵器伤害,而人多兵器却无法施展。”
  还有一次攻打安徽某城堡时,遇到猛烈阻击,无法攻下。李世文急中生智,安排每个士兵带一丈白布,做成口袋,装满泥沙,偷袭到城下,堆积起来。他一马当先,用农家吃饭的桌子做挡箭牌,身先士卒,持剑冲锋在前,率领士兵一举攻下了城堡。
  古朴的家风 几百年来,这里儒风盛行,孝友传家,纯情古朴。来到古民居,仍觉古风尚存。“宝甲联登,人文蔚起”,至今沿革相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