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衡阳新闻 > 正文:

“把一切献给党!” 一名与共和国同龄老党员周新民的心愿

2021-06-30 21:00:15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张露锋 祝敏
分享到: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张露锋 记者祝敏报道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前夕,石鼓区人民街道十家村7号2单元周新民家里出现久违的热闹。6月26日,在衡阳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和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见证下,在家人的搀扶下,周新民郑重地在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证书上签名,拍照留念,脸上洋溢着笑容。为了这一刻,他足足等了30多年。

周新民老人生于1949年,与新中国同龄,于1979年光荣入党。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某一天,他从电视上得知某80高龄的医生死后捐献遗体做医学研究,不禁对妻子唐国民感慨:“这位医生让人肃然起敬,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也希望死后能捐献遗体为医学研究做出贡献。”得到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后,说干就干,夫妻当即拿起座机拨打114查询电话,由于当时信息闭塞,一直无法与红十字会联系上,但是他的“捐献”愿望一直没有磨灭。

转机发生在2021年5月25日,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在社区做人体器官捐献宣传,碰巧唐国民接过宣传单,“这不就是捐献遗体吗?这不是老头子的心愿吗?”唐国民留下志愿者吕艳的联系方式,赶紧回到医院告知周新民“喜讯”,两人迅速电话联系吕艳。6月2日,市红十字会志愿者前往医院沟通,在与家人沟通的时候却遇到了麻烦。

周新民的大女儿周怡岑明确了反对的态度,以前父亲就有捐献遗体的说辞,还以为是玩笑话。“作为女儿,从情感上实在不愿意父亲捐献,传统观念都讲究‘入土为安’,希望父亲百年后有个凭吊的地方。”周怡岑解释了原因,“从人情来说,我也怕别人戳脊梁骨,担上‘不孝顺’的名声。”

女儿反对,周新民夫妻没有放弃,三天两头打电话“轰炸”,说道理,讲亲情,并拉上街道和社区领导“做工作”,逐步打消了周怡岑的顾虑。最终,周怡岑出于尊重老人愿望的考虑,于6月26日和家人签字同意。

为了让捐献签字更有仪式感,周新民当天从医院赶回5楼的家中,换上人民路社区党总支赠送的文化衫,“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文字闪耀于胸前,然而他已经看不见了,只能用手指摩挲着“100”周年标志。“老头子有20多年的糖尿病,后来转化为尿毒症,并产生并发症,需要定期做血透,一年大部分时间在医院。”唐国民说,“去年时老伴双目失明,不能收看电视,只能收听党和国家的新闻。”

周新民随身携带着收音机,随时收听国家大事。尽管多年来疾病缠身,以前踊跃参加的社区党员学习与活动缺席了,热爱的公益事业也不能参加了,但是只是转移了阵地,家里、病床上,入党誓词、党章、十九大知识应知应会这些知识他背得滚瓜烂熟,脱口而出,“近期人民路社区中心支部党员群微信群里有党史知识竞赛,我念给他听,他都能快速回答上来。”唐国民说。

“患病以来,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每年都有各级领导来看望慰问,我非常感动和惭愧。”周新民容光焕发,脸上看不出病容,“从入党宣誓的那一刻起,我就誓言要永远跟党走。我没有做出大的成绩,但希望能把一切献给党,用自己的身体用于医学研究,为后人减少病痛折磨贡献微薄之力。”

在周新民的卧室,珍藏着一叠叠荣誉证书与勋章,见证着一个党员的初心与足迹,尽管遗憾地没有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但是让他无比期待的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典即将来临,他将把收音机指针调到北京,届时收听来自全国各地的欢呼声,把自己的心声与全国各族人民融合在一起。

而与他搀扶走过几十年风风雨雨、在病床上照料他近20年的老伴唐国民也与市红十字会沟通好了,数日后将在自己的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证书上郑重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