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衡阳新闻 > 正文:

青春诗会访谈丨少年便与诗歌结缘——访诗人程继龙

2022-08-17 17:47:55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祝敏 张玥
分享到:
 

程继龙,1984年生,陕西陇县人。现居广东湛江,供职于某高校。诗歌作品散见于《诗刊》《扬子江诗刊》《绿风》《诗歌月刊》等,诗论文章散见于《外国文学研究》《当代文坛》《兰州大学学报》等。出版诗学专著《打开诗的果壳》。

衡阳新闻网讯 记者祝敏 见习记者张玥报道 诗人程继龙与诗结缘很早,他说,在漫长的早年,他并不知道诗为何物,背诵过一些唐诗宋词,便感到亲切。少年时代,在乡村、山野里劳动、行走、读书时,他经常尝试着用有格律的句子来对应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思,比如“月明荞麦花如雪”,“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之类。程继龙从小就是一个善感、多思的孩子,这也注定了他与诗歌缘分不浅。

在人教版的高中语文教材上,程继龙读到了戴望舒、海子、顾城的新诗,第一次发现原来诗可以是这样。

他回忆那段日子说道:背着书包走在小县城的街上,甚至轻狂地想过要当一个诗人。大学选择了读中文系的他,开始较系统地接受新诗,到现在一直在批评、研究新诗。但真正的创作,是2016年,程继龙和一些诗友开始深入地讨论诗歌创作的问题,较真地改稿、发表,反复地调校对诗的认识。

在创作的过程中,程继龙发现,真正的写作,和批评、研究是不一样的。一开始是自发地喜欢,后来是自觉地投入,他对诗的认识越发纷杂、多变。写诗使他获得一种意识,一道长久的目光,反过来打量、观察自己的生命、生活,乃至他置身其中的众人生活的状况。然后不断地尝试着组词、分行,调换不同的表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他认为这样就克服了生命的一次性以及孤独,也不至于成为一个完全封闭的、内部永远处在原始的黑暗中的球体。

程继龙对没来过衡阳表示遗憾,但他小时候读诗,留意过雁不过衡阳这个有趣的说法。他想象中的衡阳有一片略带苍凉的水岸、一道不太高的悬崖,大雁飞到那里,就乖乖地栖迟,几位放逐的官员、文人在那里仰头观看、俯首作诗。程继龙还对衡阳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想,衡阳菜可能很辣。湖南人说的微辣,在他来看依然是辣得要命。南岳衡山在诗人的想象中草木青葱,鲜活的白云从山底源源不断地生出来,等着人们去攀援、徘徊。程继龙说:“前些天,我写好了三首关于衡阳的诗,《访蔡侯祠》《登南岳》《在衡阳》,这是想象出来的,实地考察过了,肯定会有不同的感受,到时候再增补。”

程继龙告诉记者,他希望与大家结下永久的友谊。他也期待见到《诗刊》社的老师们、为同学们授课的老师们,他们都是资深诗人、编辑,期待听到当代新诗创作最前沿的、现场的声音。

“我也期待一个更具人性、更有生活感,明亮而带有飞翔气质的诗歌时代的到来。”程继龙说。

 

程继龙的诗:

《初雪》

我能给予温暖

而你没能来,北风和星光

从玻璃窗的缝隙里挤进来

热情地推送西山之外的冷冽

天明后我投入一场神圣的行旅

白杨的枯枝像一道道白色的火焰

充当天宇的血管,只不过

渗漏出更多的湛蓝

另一处更精彩,宫女在琉璃瓦的

屋檐下,仰面伸出粉嫩的舌头

舔吮上天晶莹的冰锥

和我一样,她们的鞋子也湿了

所有不平,皆被抹煞

走在令人恍惚的光亮中

甘愿作为卑微的装饰品

时刻准备,加入西风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