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衡阳新闻 > 正文:

青春诗会访谈丨诗人不是一种职业,但创作没有业余性——访诗人张慧君

2022-08-20 00:14:16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王敏 祝敏
分享到: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王敏 记者祝敏报道 亚里士多德认为沉思生活是一种最高的幸福,能获得持久不变的愉悦,张慧君便是如此,在提及热爱诗歌的原因时,她说道:“中学时读了顾城和海子,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语言的魔力,语言仿佛很美味,好似珍馐一般被我品尝,到现在也依然如此,读书有愉悦感,遇到非常喜欢的地方就字字句句地品尝,再加上智性的启迪,这种学习和求知对心灵和头脑来说同时是一种从不会厌倦、不会减弱而只会增强愉悦感的享乐。”因为享受这种幸福和愉悦,张慧君从此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

张慧君热爱文学,从初二开始阅读顾城和海子,初三开始在QQ论坛现代诗歌版块“混迹”,她曾经希望自己未来成为一名有成果的写作者。“如果有可能,我拒绝‘业余写作’,因为那样是没有倾尽全力的。”张慧君说。

但高考填报志愿时,张慧君并没有选择文科专业,而是走上了另一条“不归路”。2007年,她的父亲得了鼻咽癌,高考结束后她前往武汉市肿瘤医院照顾父亲,在医院待了近一个月。突然的变故让她学会一种日后糊口的安生立命的本事以应对家庭未来潜在的经济隐患,她选择了“踏实本分”、“铁饭碗”的北京大学的八年本博连读的医学专业。

医务工作者的身份,并没有让张慧君放弃文学创作,而是让她学会了用一种平等而深入的方式去体验他人的情感、思维的能力。对张慧君来说,她的诗歌灵感来源是书本和生活。“在读书的过程中,作为一个读者我会去理解、领会和吸纳,这个领会吸纳首先是知识、心智层面上的领会吸纳,但其中有一部分或者说更深层的一部分是生命层面的领悟、吸纳。当我达到生命层面的领悟、体认时,一首诗就能够诞生了,所以,我从来不做修辞游戏。”她这样解释道。

“诗人不是一种职业,但创作没有业余性,我所能做的也就是自我教育和持久努力。”正是这种倾尽全力的写作和创作,张慧君的作品、译作登上了《诗刊》《江南诗》《扬子江诗刊》《三峡文学》等刊物,还曾获未名诗歌奖等。

日前,张慧君已入选第38届青春诗会诗人。第38届青春诗会将在衡阳石鼓区举办,谈及衡阳这座城市,她表示:“我此前从未来过衡阳,但非常期待亲身感受衡阳的人文和景观,来感受“衡阳八景”,并且,来衡阳还有写关于衡阳的诗这样一个期待。”

“我非常期待参加这次诗会,与各位师长、诗友们交流,渴望批评和交流会带来好的、无法想象的礼物。我还期待在衡阳留下一个美好珍贵的记忆。”张慧君如是说。

张慧君的诗:

温暖

我们在冷空气中走着时

我给女儿指那又大又圆满的月亮看

女儿说:“月亮在带着我们回家!”

等到了楼下,她又说:“月亮把我们送回家了”

我没有理由喜欢这个样子的自身

但你却像金子一样好

你说出的每一句话都披着曙光

想去赞美你却忧愁,这并非玩意儿

但丁的一颗燃烧的心给贝雅特丽齐吞下

他用光辉的语言写高贵的东西

母亲被女儿激动时,她也着迷了

又像先民发现了美丽的石头——玉

匠人花费多少精力,劳动

开始是对工具和日常用器的贵重模仿

制造出不普通的玉器

美浪费人工。当你睡了

我吻了又吻,你娇嫩的脸,柔软的

唇,你动了一下,翻了个身

关上门,我在客厅的饭桌上读书

上面的电水壶和玻璃杯,也是

高贵的。真的,平等被重建了

在共同生活中,爱也不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