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三廉并举”创清廉机关
衡阳新闻网讯 记者邵俊杰 通讯员朱丽娜报道 “近日,我们印制了廉洁提示卡,对外出调研廉洁纪律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成员、市纪委监委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监察组组长周其钢介绍,《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工作提示“十要”》是为人大工作“量身定制”,发放后反响很好。
“这张提示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内容都印在卡上,我随时可以拿出来提醒自己,太方便了。”提示卡刚推出几天,便得到了机关干部的一致好评。小小的一张卡片,可以随身携带、随时拿出,将廉洁教育融进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生活中,真正实现了“处处学、时时学”。廉洁提示卡成了市人大机关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常态化自我提醒的新方式,而这只是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清廉机关建设的一个小小缩影。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按照“层级管理、板样导向、全员参与、打造形象”的工作思路,坚持“五个挺在前”,政治监督挺在前,“两个责任”挺在前,制度建设挺在前,风险防控挺在前,教育警示挺在前,全面推进清廉机关建设,实现了“干成事不出事”的目标。这一经验做法被市纪委监委“清风衡阳”予以推介。
学教“育廉”,强化根基“固思想”
让党员干部常怀律己之心、绷紧纪律之弦,这是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开展清廉机关建设的必修课。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建立以上率下领学、加强指导督学、互动交流促学、积极主动自学、全员培训研学的“五学联动”学习机制,采取线下线上双管齐下模式,“分层次、菜单式”培训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党员发展对象、全体党员,深化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的党纪党规教育、忠诚教育、廉政教育。
为了让廉洁意识入脑入心,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围绕“对党忠诚、清正廉洁”“先锋读书月”“讲清廉故事、做清正干部”等主题,创新形式开展清廉讲堂、知识竞赛、读书分享会等活动,筑牢干部廉洁根基。
机关纪委制作《廉洁从政提醒函》,向机关干部、家属发放,共同营造良好家风。同时,以“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活动为抓手,每月下发工作提示,组织党员定期参与清廉机关建设主题活动。
文化“养廉”,阵地建设“造氛围”
“心正则廉洁、身正则刚直、行正则威严……”走进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办公楼,走廊、楼道,一幅幅“廉图”“廉画”映入眼帘,脍炙人口的廉洁诗句点缀其中。“廉文化”无处不在、沁人心脾。
警句话清廉,润物细无声。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紧扣“四个机关”建设,开展“清廉文化进机关、清廉教育进机关,清廉行为进机关”活动,在打造办公场所廉政“主阵地”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人大机关特色清廉文化阵地,不断延伸廉政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在机关办公楼的图书室,书架上摆放着的《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览》《党员干部廉洁与党纪必修课》等书籍。为了进一步推进机关廉洁文化建设,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积极推进机关图书室建设,精心选配党纪法规、廉洁修身、以案释法、家风家教等方面的优秀书目。机关干部纷纷表示,通过阅读书籍、学习典型案例,从中汲取智慧和教训,进而反躬自省,不断增强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思想自觉。
与此同时,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还充分运用人大微信公众号、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人大清廉机关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高代表和公众对人大清廉机关建设工作的知晓度、满意度。
“通过常吹廉洁‘风’、常敲廉政‘钟’,以文养廉,以廉化人,引导机关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与‘廉’同行,营造了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机关文化。”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委负责人认为,“廉文化”的浸润,可以让机关干部常怀敬畏之心,遵守党纪国法,严格纪律执行,慎独慎微慎初,做到永葆清正廉洁本色。
制度“护廉”,强化监督“塑队伍”
“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规范权利运行,不断优化为民服务。”
“梳理各委室职责分工,建立健全权力运行责任清单,排查廉政风险点,制定廉政风险负面清单”……
紧扣新时代人大工作要求,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关于清廉机关建设标准化实施方案正式实施,把清廉单元建设工作融入经常、严在日常、落到平常。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按照“党组主导、党委主抓、委室主责、纪检主推”原则,分级、分类一体推进清廉机关建设。
从规范工作程序、健全体制机制等方面入手,坚持关口前移、主动作为,进一步完善监督方式,认真开展专项工作监督检查,全力规范市人大常委会决定重大事项、监督、选举、人事任免等职权的运行,对原有财务制度进行了修订,出台了《衡阳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经费管理办法》。
机关各委室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排摸各类廉政风险点,切实加强对机关干部思想作风、廉政勤政等方面的监督检查,确保将清廉机关建设推向纵深、落到实处。
“我们以‘制度固廉’力推清廉机关建设。”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权力行使的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按照“三点一清单”思路落实省人大常委会“高水平机关建设三年行动”部署安排,即以“年度工作要点”明确工作任务,以“每月点评重点”指导工作开展,以“获得先进亮点”激励工作创新,以“负面清单”划定红线底线。
机关纪委和派驻纪检监察组紧密配合,加强各清廉单元建设标准化工作的督导检查,坚持“月提示、季调度、半年督导、年终考评”,充分运用制度“补丁”机制,推动清廉机关建设标准化工作落实。
在强化措施的同时,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监督眼”作用,派驻纪检监察组参与机关干部年度绩效考核,以10分权重,从六个方面加强监督,做到考核经常化、制度化、全覆盖,有效促进领导干部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
为进一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党员干部出现“慵懒散”等纪律问题,市人大机关加大了作风建设力度。各委室每天专人考勤,每月轮值抽查并结合清廉机关建设进行讲评。今年以来纪检组参与监督11次,对21名不在岗外出工作人员去向进行了核查。同时建立问题责任清单,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制定防控措施,推动开展“两带头五整治”等各类专项整治。发挥机关纪委监督执纪作用,持之以恒开展纠“四风”,加强党员干部“八小时外”监督管理,对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将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清廉机关建设中的引领作用,突出机关党建、突出作风建设,把推动机关党建与清廉机关建设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