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刘玲俐:让更多听障儿童回归“有声世界”
衡阳新闻网讯 记者卢幼莲报道 “眼耳鼻舌身意,色香声味触法,用尽所有为生命解锁,她从命运那里夺回一副又一副翅膀,带领孩子们飞离寂静的牢笼,听每一个新的发音,都打开一个新的世界。”这是《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组委会给予刘玲俐的颁奖辞。
4月8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颁奖盛典》,刘玲琍代表湖南站在了央视“感动中国”的舞台上。
我听到了世上最动听的声音
刘玲琍是湖南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2023年中组部优秀共产党员榜样人物。过去33年,她一直在做一件事——让听障孩子开口说话。
让一个先天听障孩子开口说话,难度有多大?
种子、发芽、春天……
这样几句简单的词,对于听障的孩子却非常困难。刘玲琍不得不“夸张”而又大声地读了数百遍。她带着每位学生复习,一遍遍教,一遍遍领着读。
为帮助学生学会发音,发准音,刘玲琍一会儿把自己的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气流的有无与大小,一会儿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脖子上、鼻旁边,感受声音的振动,找准发音部位,在学习舌根音时,她甚至让孩子的手伸进自己嘴里,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置。
除了集体课,她每天还坚持三四个小时面对面语训。一天下来,她总是声音嘶哑,咽喉肿痛。
“有些孩子可能要用了半年的时间才能教会一声‘妈妈’,但当孩子们第一次开口叫‘爸爸、妈妈’时,我听到了世上最动听的声音。”刘玲琍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他们都是我的孩子
当刘玲俐在尽力改变他人的命运之时,不幸却降临到了自己的头上。
2005年,32岁的刘玲俐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然而,儿子8个多月时被诊断为先天性神经性耳聋。
校长和同事都劝刘玲琍工作先放一放,带孩子去长沙做康复治疗。“治疗时间很长,可能是一年半载,也可能是三年五年。”当时,刘玲琍刚刚接手一个听障班,望着懵懂的孩子们、满眼期盼的家长,刘玲琍还是放心不下,“都是我的孩子,丢下他们不管,我做不到。”前思后想,她决心把儿子留在身边,一边带班教学,一边给孩子进行康复训练。
“如果提前打好基础,让孩子们能够开口说话,他们的未来会拥有更多可能。”刘玲琍暗下决心,要在无声世界里让孩子们拥有打开有声之门的钥匙。
白天,她上好每一节课、细心守护着每一个学生;下班后对儿子进行听力和发音训练;夜深人静时,翻阅专业书籍,自学听障语训方法。
在日复一日的实践探索中,她自创出唇舌操、触摸法和情景教学等方法,更好地帮助听障学生进行言语康复,学会说话,让他们能够用自己的声音和这个世界沟通。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地训练,她儿子终于能正常说话,进入普通学校就读。更令人欣慰的是,2023年高考,儿子取得超本科线近30分的好成绩。
让更多听障儿童回归“有声世界”
当晚,刘玲俐的学生刘寒湘也来到央视“感动中国”的舞台上,亲口说出“刘老师,谢谢您,我爱您!”感动了台下无数观众。
刘寒湘8岁才来学校接受康复训练,由于很少发声,声带非常僵硬。刘玲俐每天对她进行强化训练,通过几年的努力,寒湘走出了无声世界,不仅学会说话,还能和健全人正常交流了。后来,刘玲俐还鼓励她学习舞蹈,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了一名出色的舞蹈演员。2017年8月,在庆祝中国与巴拿马建交的大型文艺演出中,刘寒湘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登台演出,优美的舞蹈让全场观众为之震撼。
今年43岁的邓亮,是刘玲琍带的第一批学生。在刘玲琍的影响下,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又应聘到了一家国企工作。
邓亮的妻子姜燕,同样是刘玲琍的第一批学生。从衡阳市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后,姜燕进入一所高中就读,最终考上了北京联合大学。毕业后,姜燕回到郴州永兴老家,成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
33年来,刘玲俐带了80多个学生,有很多学生是从幼儿时期带到高中毕业,从不会说话到开口说话……有30人顺利考上了大学,其中不乏天津理工大学、长春大学这样的一本院校。他们有的做了设计师,有的像刘玲俐一样,成为了特教老师。没有考大学的,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有的做了糕点师,有的做了园艺师……学生们用自己的双手为社会作出贡献,跟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结婚、生子,拥有美好的家庭。每每看到这些,刘玲俐的内心充满了幸福。
“花开有期,听障儿童的‘花期’会晚些,但终究也有绽放的时候。”谈及未来的打算,刘玲俐笑着说,“我希望每天都和这些孩子在一起。未来,我还会坚守在这个岗位上,让更多的听障儿童回归‘有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