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土 > 资讯 > 正文:

祁东县残联改革创新,四举措促残疾人事业提质

2024-11-18 15:23:10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王海云
分享到: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王海云报道 祁东县残联坚持深学细悟笃做,以“两个格外”为导向,以“两个最为”为目标,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等重要改革要求,改革创新,推行四个新举措,促进祁东县残疾人事业全面提质。

推行“四定机制”促残联组织网络建设提质。采取定岗位、定职能、定职责、定绩效等“四定”办法完善县、乡、村三级残联组织网络建设,强化业务培训、绩效评比、常规督导、一线调研、工作调度等11项组织建设管理办法,完善残疾人工作者培训常态化、残疾人服务规范化、深入基层调研经常化、工作管理制度化工作机制,促“有人办事,主动办事,贴心办事,规范办事”的服务体系提质,三级组织服务网络实现了区域内全覆盖,做到了职责到位、责任到位、服务到位,残疾人工作实现系统内优化、社会性同化、全局性质化。2024年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锁定“零死角、零障碍、零隐患”“三零目标”,共计完成309户,确保困难重度残疾人居家生活“无碍”,为残疾人撑起“幸福伞”,受到省、市好评。

推行大数据动态管理走强社会保障新路子。以发展谋保障,靠发展促保障,深发展强保障,祁东县残联践行“深化改革”总部署,将残疾人问题提升到民生高度,推行大数据管理服务模式,以残疾人家庭为单元,把残疾人就业、就学、就医、养老、家庭收入、政策落实等信息纳入大数据,实行动态管理,突出需求个性化有针对地拓展发展路子,改模板式为灵动式,改单一化为多元化,改一线到底为整合资源多线条帮扶促发展,为残疾人提供民生保障服务,保就业、保就学、保就医、保养老、保基本生活、保家居质量,以发展促保障。2024年新增就业登记653人,安置就业286人,扶持个体创业136人,新增创业孵化基地3个,依托传承工艺打造“轮椅”作坊67个,残疾人养老、就医、基本生活实现应保尽保,残疾人助学应助尽助,多途径解缚被捆绑残疾人家庭有效劳动力1381人。

推行互补式服务办法创康复服务新格局。采取家庭“赋能”、功能性康复与助行、助听、助视、救助等辅助性康复服务互补、社会康复服务机构服务与社区康复服务互补等“互补模式”,推送康复知识下基层进家园,推动康复服务进社区,鼓励并规范民间康复服务机构康复服务,形成“以家庭康复为主体,以社会康复为补充,以社区康复为主体,以社会机构康复服务为补充”的立体式综合精准康复服务新格局,融“家庭赋能、健康教育、心理支持、辅具适配、康复服务设施建设”等于一体,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2024年,祁东县新增康复服务机构1个、社区综合康复服务站3个,送康复知识进家园1441人次,康复救助2021人次,家庭康复逐渐成为主体,社区康复逐渐成为主流,功能康复逐渐成为主导。

多形式文艺助残锁定维权服务新目标。在做到服务到位、援助到位、宣传到位、帮扶到位的基础上,突出基层“元素”功能,乡村两级残联组织因地制宜开展不同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用活动搭建“联(甜)心”桥,传承传统文化。多形式的文艺助残,形成“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多姿多彩的残疾人文化,有效丰富残疾人文化生活,成功打造出“友好洪城”残疾人文化品牌,让“不怕磨破嘴皮子,不怕踩破鞋底子,工作做到心窝子”的维稳工作模式成为过去式,残疾体育素质、文化素质、思想素质、自信自立在默化中提升提质。蒋家桥镇残联组织“我来教,你来学,一起来跳广场舞”文化活动,送“教”进村,掀起残疾人广场舞热潮;永昌衔道残联组织“新歌我来唱,唱出心跳”,每月定期向各村推送新歌,多形式组织文娱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