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雁城评论 > 媒体视角 > 正文:

芙蓉国评论:“秸”尽所用 绿富同兴

2025-07-11 16:08:12   来源:华声在线   
分享到:
 

龚锦涛

广袤农田里,秸秆综合化利用的探索实践,催生着绿富同兴。

日前,湖南省秸秆禁烧区和限烧区划定方案出台,秸秆进行分类管理。按照“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禁烧常态、以禁促用”总体思路,从围堵焚烧转变为疏通利用,推动价值创造。秸秆综合化利用创新链条中,“柴”变为“财”,映照着技术发展和基层治理理念从末端严控到源头再生的深刻转变。

秸秆亟需向资源化利用转化,实现环境和经济“双效”。湖南年均秸秆产量约3705万吨,资源化潜力巨大。将资源优势转换为发展动能,各地有不少有益探索。花垣县建设生物质气化供气发电及燃料项目,年消耗农林秸秆9.8万吨;耒阳市进行秸秆饲料化加工,将“包袱”转变为“财富”......当作物废料通过科学技术转为产业链起点,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亦可协同,“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破解秸秆资源分散转化难,需要制度保障“铺轨架桥”。从专项资金撬动收储运环节,专项奖补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有效降低收集成本,到技术驱动规范化利用,围绕“五化”方向,制定热值分级、重金属限值等标准,为资源转化保驾护航,再到市场化机制激活产业内生动能,运用税收优惠、绿色信贷等政策工具,培育龙头企业,牵引形成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湖南紧扣三大战略维度,打出管用的政策机制“组合拳”,不仅打通了秸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通道,更让农户增收内化为推动生态环保的持久动力。

秸秆处置“堵”还是“疏”,历来是基层治理难题。转换工作思维,思路一变天地宽。当农户算清“交储收益>焚烧成本+风险”经济账,当干部从昼夜巡查转向帮助农户对接秸秆综合利用成品产销服务,当群众从秸秆综合利用系列环保举措中看见“真金白银”增收,基层干部可从疲于奔命的田间“秸秆禁烧”监管者,转变为为民造富的推动者、服务者。如此,更有利于推动基层治理服务于民。

“秸”尽所用,价值在于绿富共赢。大力推动秸秆综合化利用,生物质能源的湛蓝火焰取代传统焚烧的呛人黑烟,饲料加工厂的机械声替代田埂上飘浮的焦糊气息,天更蓝、草更绿,空气更清新、群众笑脸更多,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双向奔赴”,既牢牢守住万里晴空的生态底线,更拓展出产业增值的富民空间。

没有绝对的“废柴”,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秸秆的综合利用亦是如此。当每一根完成使命的秸秆,真正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的“绿色财富”,在广袤的乡村田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每一株草木又何尝不是这场生动转化的见证者、贡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