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本土 > 资讯 > 正文:

暖心行动 点亮梦想:残疾人“关键小事”办成民生“幸福大事”

2025-07-14 11:38:17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罗珊 周旭峰
分享到: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罗珊 记者周旭峰报道 残疾儿童群体康复问题,是残疾儿童家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每个孩子的背后,都关联着一个家庭的幸福。

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衡阳市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纳入重点民生实事任务统一部署,并出台办法,进一步明确改善残疾儿童医疗康复状况,着力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水平,针对0-6岁的听力、言语、肢体、智力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免费机构康复训练服务,为无数残疾儿童家庭带来康复希望,将残疾人“关键小事”办成民生“幸福大事”。

儿童康复点亮希望之光

“小猫生病了,我们要给小猫打针……对,贴这里,你真棒!”在衡阳市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今年3岁的松松正在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松松奶奶告诉记者,孩子8个月时被确诊“发育迟缓”,1岁半才学会走路,但更让人揪心的是不会开口说话。

经病友家长介绍,松松今年来到了定点康复机构,成为“重点民生实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的一名救助对象。“接受康复治疗半年时间,突然有一天,松松开口叫妈妈了,我们到现在还记得那一声“妈妈”带给我们全家的惊喜和感动……”松松奶奶说着说着眼角含泪,她介绍,松松如今每个周末都会来到机构接受语言、感统、针灸、脑电波等综合康复训练,这里康复环境成熟,孩子进步很大,也特别配合康复师。“只要康复能带来正向的改变,再苦再累都值得,现在家里人就希望他开心快乐,如果哪一天,他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进入幼儿园就更好了!”松松奶奶眼里充满期冀。

自1岁被确诊痉挛性双下肢瘫后,睿睿就开始了漫长的康复治疗之路。“8个月就发现他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不能坐不能站。”睿睿奶奶说,4岁之前都是她抱着来做康复治疗,无论刮风下雨。可喜的是,经过几年残疾儿童康复项目的救助,睿睿在4岁那年成功实现独立行走,尽管走得不快,但睿睿已经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样上幼儿园了。

“早上在幼儿园上学、下午在定点康复机构内接受康复治疗,从无法坐立到能够行走,真的非常感谢康复机构治疗师们的悉心照顾。”睿睿奶奶激动地说。

目前,衡阳市共有23家残疾儿童康复定点机构,可为残疾儿童提供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康复治疗和训练,帮助残疾儿童普遍享有基本康复服务,有效保障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权益。有类似症状的0-6岁儿童,可以到定点医院进行诊断评估,再向户籍所在地的残联进行申请,即可享受免费的国家康复救助项目。

免费康复解除后顾之忧

康复训练贵在坚持,费用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支撑。

今年,3岁的辰辰同样因为发育迟缓,来到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辰辰妈妈介绍,在此之前,每个月过万的康复费用差点压垮这个普通家庭,如今,重点民生实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的优惠政策,极大地减轻了他们的家庭负担。

“早诊断、早介入、早治疗意义重大,辰辰现在康复训练的频次需求比较高,经济压力非常大。多亏了政府的好政策,坚持康复以来,辰辰从“零语言”到开口讲话,从听不懂指令到很好的执行,精细类课程、感统大运动也有显著改善。”辰辰妈妈介绍孩子的变化非常很明显,点滴进步都让这个家庭深感欣喜。

“乡下的房子只有前面一排木板窗。暖和的晴天……”正拿着四年级语文课本的牛牛是一名听障少年,但他对照书本诵读的声音抑扬顿挫,充满着情感,定点康复机构老师则坐在一旁陪同指导发声。

即便通过手术戴着人工耳蜗来开展日常学习生活,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少年。翻开荣誉证书的收纳册,书法、口才、篮球等特长能力处处开花,“新时代好少年”“三好学生”“智慧达人”等荣誉都在诉说着牛牛的优秀……听力语言障碍影响了牛牛的生活,但并未成为束缚他成长的枷锁。

“人工耳蜗不仅贵,更新换代也快,除了‘硬件’,听觉言语康复训练也必须跟上。从2020年开始,牛牛被纳入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5年来至少节省近6万块钱。”牛牛妈妈介绍,她也大致了解过,仅牛牛所在的这个定点康复机构今年就为36个家庭节约40多万元。

事关残疾儿童的未来,事关这些特殊家庭的幸福。据悉,截止到6月底,全市已有2676名儿童正在接受康复救助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家庭的康复治疗负担,为“折翼的天使”修复希望的翅膀,也为残疾儿童家庭带来了温暖和希望,家长满意度节节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