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号信箱”,衡阳邮政人与核工业的情缘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李无我 记者赵福中报道 燃情夏日,衡阳市邮政分公司一位年轻的党员干部驱车走进坐落在南湖公园内的衡阳党史馆,他在参观党史过程中特意了解了衡阳邮政人格外自豪的“20号信箱”,仿佛触摸衡阳邮政厚重的历史。
在衡阳党史馆的1号馆展厅里,静静地陈列着一个绿色的邮筒。“请大家听我来讲一讲,这可不是普通的邮筒,它是很有故事的,当时被称为‘20号信箱’。”每当参观的人走到这里,不少参观者都纷纷与“20号信箱”合影留念,并仔细聆听这个特殊信箱背后的故事。
原来,“20号信箱”是上世纪50年代后期设立在衡阳市郊272厂的一个秘密信箱,在此工作的写信人和收信人都不能写具体地址,只要写上衡阳市“20号信箱”即可。曾经在这里工作过的老一辈邮政营业员和投递员都很自豪,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其实,当时的条件很艰苦,坚守在这里邮政人吃了不少苦,也亲历和见证了衡阳核工业人的艰辛。如今,在这里工作的邮政人对过去那段尘封的历史已经知之甚少,只有听那些上了年纪的老邮政人提起,才会知道往昔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当时,为了粉碎西方国家的核讹诈,建立新中国的核能事业,1958年3月党中央决定建设“五厂三矿”,其中衡阳就有“一厂一矿”。随后,核工业拓荒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到衡阳,开始长达半个世纪与世隔绝的核军工建设生产。他们与外界联系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神秘的“20号信箱”,也被称为住在“信箱”里的人。
在浩浩荡荡的衡阳核工业队伍中,有许多长期隐姓埋名、以身许国的人,他们写信都是保密的。正是因为拥有了这样一群群住在“信箱”里的人,才迎来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惊天一爆,才铸就了“两弹一艇”的国之重器,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衡阳党史馆陈列的那个绿色邮筒,不仅见证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衡阳核工业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也承载了“20号信箱”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故事。
2023年5月20日,衡阳市邮政分公司党委组织了100多名党员干部赴衡阳党史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大家在党史馆的红色影院聆听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党史课”,并走进衡阳党史馆展览厅参观衡阳党史百年展、党风党纪百年展。当大家在这里看到“20号信箱”时,内心既崇敬又亲切,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对无私奉献的衡阳核工业人和履行邮政通信服务的邮政人也有了更加全面、更深层次的了解。自然而然,这些邮政人在这里纷纷与“20号信箱”留下珍贵的合影。
中国核工业创建于1955年1月15日,坐落在衡阳市郊的272厂于1958年8月兴建。当时,正是因为数千名有志青年从祖国的大江南北涌向衡阳,才让272厂有幸成为中国核工业的摇篮,为核工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今年1月15日是中国核工业创建七十周年的纪念日,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全套3枚,面值3.50元。邮票图案分别为《核铸利器》《核能先锋》《核惠民生》。当天上午,衡阳市邮政分公司的员工在272支局举行简朴的邮票首发式,吸引许多在272厂奋斗了一生的核工业人购买收藏,他们对买到的邮票爱不释手,仿佛这小小的邮票就能回忆起各自的光辉岁月。
62岁的李伟是272厂一名退休干部,他在现场反复排队购买纪念邮票,非常兴奋地说:“我与中国核工业结下一辈子的情缘,得知这套纪念邮票要在272厂举行首发仪式,我非常激动,想多买几套收藏!”他是1969年随父母一起到了272厂,当时他仅6岁,后来于1980年参加工作。他的一生都扎根在272厂,与核工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父母是部队干部,受组织委派到272厂担任军管干部,后来父母亲调回了河南老家工作,而他和妻子把根留在了272厂,共同享受快乐的“衡阳时光”。他说,自己购买《中国核工业创建七十周年》纪念邮票要寄两套给父母,让两位老人在欣赏邮票中回想起在衡阳这片热土上奋斗过的美好岁月。
那天虽然气温很低,但272那群购买纪念邮票的核工业人却热情很高,在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是对中国核工业事业的一往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