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资讯 > 正文:

童声漫过挽月路 爱种播成七月花

2025-07-14 08:22:25      作者:曹姣雄
分享到: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曹姣雄报道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育的暖流,总能跨越山海,抵达每个需要滋养的心田。7月6日至13日,萧庄助学项目组织的困境儿童夏令营,在衡阳“挽月山庄”书写了一段关于成长与大爱的故事,耒阳8名“朝夕宝贝”在7天时光里,用笑声与足迹编织出盛夏最动人的画卷。

乡路牵城郭 童眸映新园

7月6日的晨光刚漫过田埂,8个背着小书包的身影便出现在乡间班车站。“朝夕宝贝”们攥着志愿者给的晕车药,眼神里藏着对城里的好奇。三辆面包车驶过柏油路、穿过渡口,当“挽月山庄”的木牌映入眼帘时,穿红裙的小雨突然指着窗外:“看!好多树!”

上午11点半,车门打开的瞬间,青草与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孩子们像刚破茧的蝴蝶,扑向庭院里的秋千——扎羊角辫的女孩荡得老高,凉鞋差点甩到石榴树上;戴眼镜的男孩蹲在鱼池边,数着水里的红鲤吐了多少泡泡。志愿者牵着他们走进宿舍,蓝白条纹的被褥叠成方块,牙杯上贴着写有名字的卡通贴。“这是我的床吗?”有人小声问,得到肯定答复后,立刻把带来的布娃娃摆在枕边,仿佛在宣告:这里是我的小天地。

七日织彩梦 寸心印成长

国学课的晨读声里,孩子们跟着老师念“人之初,性本善”,指尖在描红本上歪歪扭扭写下“爱”字;禁毒宣传室的灯光下,当看到模拟毒品的模型,原本打闹的孩子瞬间安静,小拳头攥得紧紧的。

手工课上,碎布头在笨拙的手指间变成小布袋,有人偷偷把志愿者的名字绣在里面;徒步山间时,孩子们手拉手踩着石阶,有人摔倒了立刻被同伴扶起,裤腿沾着泥也笑得开怀;菜地里,汗水滴进泥土的刹那,他们突然懂了“谁知盘中餐”的分量。

走进师范学院那天,图书馆的玻璃幕墙映出孩子们仰头的模样。计算机教室里,机器人跟着指令跳舞,穿格子衫的男孩悄悄对志愿者说:“我以后想造会说话的机器人。”东洲岛的游船推开波浪时,有人指着远处的桥大喊“我要走到桥那头去”,江风把这句话吹得好远,像一粒种子落进了时光里。

别时泪未干 花已在萌芽

7月13日的结营仪式上,孩子们捧着“成长证书”站在台上,合唱《明天会更好》时,声音里带着哭腔却格外响亮。穿背带裤的小杰把亲手画的“全家福”塞给志愿者:“这个给你,上面有我、有你,还有萧爷爷。”

返程的车窗外,山庄的轮廓渐渐变小。志愿者给每个孩子发了印有夏令营照片的纪念册,翻到最后一页,是空白的“我的愿望”栏,有人写下“明年还来”,有人画了个大大的太阳。车到村口,等候的家长接过孩子递来的手工皂——那是他们在课堂上亲手做的,皂角里还留着薰衣草的香。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场盛夏的相遇,是8个孩子与世界的初见,更是爱与希望的接力。当“挽月山庄”的蝉鸣还在回响,孩子们心中已悄悄长出翅膀,那些在七月播下的爱之种,终将在未来的岁月里,绽放成一片灿烂的花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