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法庭笔记|好友欠款12年不还辩称“过时效” 怎么判?
2012年,老张在好友老王开的家具店里挑了套价值4万元的实木家具。当时他手头正紧,拍着老王的肩膀说“兄弟放心,钱差不了”,当场写下一张欠条,只是忙着搬家具,没在欠条上写明啥时候还。老王念着多年交情,也没多催,想着等老张周转开了自然会还。
可这一等,就是好多年。这些年里,老王瞅着老张日子渐渐宽裕,便时不时提一嘴欠款的事,可每次老张都有理由——要么说“最近刚添了家电,手头紧”,要么就打哈哈“下次下次,过阵子准给你”,次次都把老王的话堵了回去。老王抹不开面子,这事就这么拖了下来。
转眼到了2024年,老王年纪大了,催款的事便交给了儿子。小王年轻气盛,上门找到老张,开门见山要这笔十几年的欠款,可老张还是那副推脱的模样,最后干脆撂下脸子,说“要钱没有,爱咋咋地”。讨钱无果,小王只好带着当年那张泛黄的欠条,把老张告上了法院。
法庭上,老张倒是振振有词。他先拿着“时间”说事儿:“这账都过去十二年了,早过了诉讼时效,法院管不着!”见这招不行,又换了个说法,指着欠条嚷嚷:“当年那套家具根本没安装完,做工也糙,我凭什么给全款?”一句话,把当年的好友情撇得干干净净,只留下老王在旁听席上叹气——谁能想到,当年一句“兄弟放心”,最后会闹到法庭上掰扯呢?(衡阳新闻网记者 唐家华整理)
法院判决:老张需支付老王4万元货款。
法官说法:法院不认“糊涂账”,再好的朋友也要把账算明白。法官提醒大家:1、空白期限≠无限期有效。虽然未约定还款时间的欠条不会当然失效,但债权人要注意及时主张权利。每次催款(包括微信、短信、上门等)都会重新计算3年诉讼时效,建议保留相关证据。2、口头约定≠法律依据。“安装后付款”等口头承诺必须落实为书面条款。本案中被告主张的安装条件因无证据支持,法院不予采信。重要交易条件务必“白纸黑字”写清楚。
记者手记:“塑胶”好友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