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花飞溅铸匠心 滴水不漏润无声——耒阳万家灯火义工协会以专业服务书写民生答卷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曹姣雄报道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诗经·大雅·民劳》中的千年喟叹,在湘南大地有了鲜活的当代注脚。2025年9月22日18时,暮色已染耒阳街巷,万家灯火义工协会的曹姣雄、曾意林两位师傅刚结束日间工作,便背着沉甸甸的工具箱匆匆赶往五里牌学校。这支以“汇聚善心,传递真情”为宗旨的民间组织,正用飞溅的焊花、精准的维修与无声的坚守,将专业技能化作民生温度,书写着新时代的志愿服务答卷。
焊花映初心 匠心修民生
“王校,问题找到了!讲台底座的焊接点全锈断了。”刚踏入五里牌学校五12班,技术组组长曹姣雄便俯身查清了讲台散架的症结。话音未落,搭档曾意林已架起亚弧焊机,刺眼的焊花在暮色中飞溅,精准对底座进行三角支撑焊接;曹姣雄则手持砂纸,将外露的铁片细细打磨光滑,避免学生磕碰。不到一小时,原本歪斜的讲台不仅重归稳固,还新增了防滑橡胶垫,功能性与安全性双双升级。
这并非简单的维修,而是协会“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方案的缩影。曹姣雄团队创新的“模块化维修法”,将讲台拆解为5个可替换单元,大幅提升效率;自主研发的“防腐蚀涂层”,能让金属部件使用寿命延长两倍以上。“我们还为全市12所学校建立了‘教学设备健康档案’,提前排查隐患。”曹姣雄擦去额头汗珠,指着手机里的电子台账说。王校长握着他的手感慨:“这修的是讲台,守的是孩子们的安全底线。”
细处见真章 服务润民心
刚送走王校长,曹姣雄的电话又响了——学校教师宿舍楼302室水龙头断丝,水已漫到楼道。他快步赶到现场,掏出自制的“断丝取出器”,精准夹住锈死的阀芯,旋转、发力、取出,整套动作行云流水,3分钟便完成更换。这种“小快准”的“微改造”,正是协会的特色服务名片。
今年以来,他们为学校宿舍楼加固3处松动扶梯、更换5个老化插座,给教室更换23盏LED灯管,让课堂照度提升40%;更牵头实施节水改造工程,安装智能控水阀后,预计年节水达120吨。“雷锋精神不是喊口号,是把群众身边的‘小麻烦’当成‘大事办’。”协会会长说,团队始终秉持“绣花功夫”,把维修服务做成民生精品,让每一次出手都能解民之困。
聚沙成塔处 暖流汇成河
这支由电工、焊工、木工等8类工种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早已成为耒阳民生保障的“轻骑兵”。年均服务1.2万人次的背后,是一串温暖的数字:为37户困难家庭免费维修房屋,让破旧的居所重焕生机;为12所学校更换教学设备,让琅琅书声更添底气;组建“水电抢修突击队”,5次参与抗洪抢险,在洪水中守护家园。
专业服务不仅解决了民生难题,更播撒下善意的种子。协会通过“传帮带”培养出15名“新时代鲁班”技能人才,带动300余名市民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累计为社会节约公共维修资金百余万元。“以前我家电路坏了没人修,现在跟着曹师傅学技术,能帮邻居干活了!”年轻义工小周的话,道出了志愿服务的传承力量。
薪火永相传 匠心照未来
“焊接时电流要跟着材料走,就像做群众工作要顺着民心来。”维修间隙,曾意林拿着焊枪给年轻义工现场示范。这种将技术传授与服务理念培育相结合的“传帮带”模式,让协会形成了独特的“工匠精神传承链”。如今,协会已与湖南工学院共建“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开发《社区维修三十六计》培训手册,还通过“周末公益课堂”教居民基础维修技能,让匠心从“义工之手”延伸到“全民之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夜幕中的五里牌学校灯火通明,曹姣雄、曾意林收拾工具的身影,与窗内学生们专注的脸庞相映成趣。耒阳市文明办李主任评价:“他们用专业诠释‘人民至上’,用平凡书写‘伟大出自平凡’,这正是新时代民生服务的真谛。”
耒水河畔紫薇正艳,万家灯火渐次亮起。这支义工队伍的焊花与坚守,恰似点点星光,汇聚成照亮民生幸福的璀璨星河,让“小康”的愿景在每一次精准维修、每一份贴心服务中,变得愈发真切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