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新闻 > 耒阳市 > 正文:

耒阳:擦亮“生态高颜值” 守护天蓝水清土净

2025-10-05 10:23:53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蒋能清 罗荣 程聪
分享到: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蒋能清 罗荣 记者程聪报道 秋意渐浓,远山含翠,晴空如洗,耒水如一条碧绿的丝带穿城而过,城中公园更是波光潋滟,水清岸绿。正在金杯塘畔垂钓的李大哥触景生情:“以前这里就是个臭水坑,哪能想到今天能在这么干净的水里钓鱼!”

耒阳的容颜与气质正悄然蝶变,而这正是环保工作扎实有力的支撑。从2022年污染防治“夏季攻势”案例入选全省十佳,到2023年获评省重点民生保障优异单位,再到2024年经验做法获省级推介——这一连串坚实足迹,见证了耒阳建设美丽家园的不懈追求与奋斗。

守护“耒阳蓝”:让优良空气成为民生常态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早已不仅是诗意的描绘,更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最朴素、最真切的期盼。要让“耒阳蓝”从“偶尔的天赐”变为“常态的风景”,必须精准发力、持续攻坚,向污染源头坚决“亮剑”。

向工业排放“动真格”,是守护蓝天的重要一环。走进大唐耒阳发电厂中央控制室,巨大的显示屏上实时跳动着各项排放数据。“经过脱硫、脱硝、除尘等超低排放改造,如今烟囱排出的主要是水蒸气。”工程师指着改造后的设备介绍。近年来,该厂投入上十多亿实施环保治理设施升级,烟气颗粒物排放不断减少,成为耒阳工业绿色转型的生动缩影。

(大唐耒阳发电厂环保设施改造升级)

治理大气污染,不能只靠大唐耒阳发电厂、南方水泥、焱鑫有色等这样的“大厂”环保整治,更要实现全域管控、多措并举、全面开花。

从工厂烟囱整治“吞云吐雾”,到建筑工地智能管控施工扬尘及渣土运输;从环卫作业车辆GPS实时调度精准抑尘,到机械化冲洗作业;从城区燃煤锅炉彻底“退役”,到乡村秸秆“变废为宝”;从烟花爆竹禁燃区有效划定,到露天焚烧严格管控……一系列扎实举措,配合坚实的制度保障与高效的部门联动,共同构筑起守护“耒阳蓝”的立体防线。

重现“清如许”:碧波清流润泽城乡画卷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态之基。坚持系统治理、水岸共治,从源头到末端,编织起一张覆盖全域的“水环境保护网”。近年来,生态环境耒阳分局向上争取近五千万环保专项资金,,为持续改善水环境注入了强劲动力。

耒水经灶市绕沙头一段,因大坝拦水导致下游流量小、加之居民排放集中,水质一度恶化。通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及管网改造、生态沟渠建设、临河及水域垃圾清理、鱼苗放生等综合措施,昔日“龙须沟”逐渐回归“清水湾”。如今站在外滩广场向沙头望过去,又能感受到“旷野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诗意画面。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活水源头来。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共享“幸福河”,耒阳市打出了一连串的治水“组合拳”。

保“喝水安全”,一点不马虎。全市111个饮用水源地全部划定保护区,实现规范建设与定期巡查双保险,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城区饮用水源保护)

治“工厂废水”,精准出手。园区污水管网加快建设,循环产业园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全市工业园区实施“一园一档”管理,排污监管水平显著提升。

通“城市下水”,啃硬骨头。城区大力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实施内涝点整治,加大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水东江片区主截污干管建成投用,有效减轻了河流纳污压力。

清“黑臭水体”,久久为功。城区黑臭水体完成全面排查治理,并通过“回头看”机制巩固成效。

(整治后的西湖游园)

翻开淝江“民间河长”老陈的巡河日记,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次巡查发现与处理结果。“今天上午发现汇水口有漂浮垃圾,下午已叫船打捞干净。”如今,全市80条河流上,214名“民间河长”与361名保洁员共同守护着每一泓清流。

夯实“生命线”:沃土良田孕育绿色希望

土地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守护净土,关键在于防控污染、保障安全。

耒阳紧盯“每一寸土地”,筑牢防护网络。

对污染地块建立重点监管名录,逐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及风险管控,开展部门联动巡查。同时,严格落实“一住两公”地块利用前土壤污染调查程序,确保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

管住“污染源头”,严控环境风险。强化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管控,排查整治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源,推动重点企业完成隐患排查与自行监测。例如,整治某冶炼厂附近的电石渣曾露天堆放,通过清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场覆土复绿,彻底改善了场地生态。

呵护“耕地健康”,守护粮食安全。完成受污染耕地成因排查,通过“六改”等农艺措施推进安全利用,严格管控区全面退出水稻生产,安全利用率达92%。多方面筹措治理资金,在仁义镇、黄市镇等乡镇、100余个村庄实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还了矿山一片本色的绿。

美化“乡村容颜”,提升人居品质。动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治理,改变了以往农村污水横流的场景,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8%,卫生厕所普及率超95%。随着垃圾焚烧发电厂投运,“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生活垃圾处置模式高效运行。大力实施畜禽养殖行业整治,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超90%,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广泛推广,农膜回收率达82.8%。太平村、红旗村等6个村庄更跻身全市美丽乡村示范行列。

从工厂车间的技术改造,到市井街巷的精细管理,再到田间地头的资源循环,耒阳正用一个个具体改变,讲述着天更蓝、水更清、土更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正如外滩公馆住户李香华女士写的一首感悟诗:“昔日龙须沟,今朝清水河。白鹭翩翩舞,水在画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