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松木 我们的“十四五”丨衡阳建滔:一场自我革命的绿色升级
【编者按】“十四五”期间,松木经开区以项目建设驱动高质量发展,在营商环境、产业集聚与技术创新上实现跨越突破。一批投资体量大、技术含量高的重点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本系列报道通过多个维度,展现园区奋进历程与发展活力,见证湖南现代石化产业发展新高地的崛起。
衡阳新闻网讯 “十四五”期间,衡阳建滔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工人先锋号,入选三湘民营企业百强榜、衡阳市民营企业百强榜;其税收从“十三五”期间累计上缴6.9亿元,到“十四五”期间预计突破12亿元大关,接近翻番,为衡阳实施“制造立市”发展战略注入了强劲动力;其营收及利润在香港建滔集团的众多子公司中位居前列,为集团整体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公司税收与营收的显著增长,主要得益于一系列产业升级项目的成功实施。其中,引进的锦东科技甲烷氯化物项目有效帮助现有生产线消化氯气,进一步释放产能潜力。”衡阳建滔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累计投入超10亿元,重点推进了烧碱节能改造、氢能源综合利用、甲烷氯化物、盐水综合利用等项目,在节能降耗、风险管控与产能提升方面均取得了预期成效。
▲吸附塔
走进衡阳建滔氢能源综合利用项目现场,高高耸立的吸附塔、纵横交错的管道、DCS室智能化的操控系统,共同组成了这套国内领先的高纯氢提纯装置。这套系统就像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炼金术士”,将传统氯碱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低纯度氢气,经过多级吸附和精准分离,提炼出纯度高达99.999%的高纯氢。
“对我们来说,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该负责人指着正在运行的设备说道,产业链上游离子膜烧碱装置每年副产的氢气达到1.325万吨。“过去,副产的低纯度氢气大多被放空,既浪费资源又增加危险因素;如今,经过提纯的高纯氢不仅可以满足本企业双氧水生产,同时也为园区相关企业提供绿色能源,还可外供高附加值资源。”
如今,高纯氢已成为半导体制造、特种合金、电子工业、精细化工、医药中间体、冶金、食品加工、建材浮法玻璃、航天科技等高端产业争相采购的“香饽饽”。从国际看,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氢能已成为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战略选择。全球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趋于成熟,燃料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成本持续下降,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提速,区域性氢能供应网络正在形成。
▲加氢站
当前,衡阳建滔配套建设的加氢站撬装设备,不仅能灵活服务企业自身的氢能应用场景,其富余氢气提纯后的外供能力已达6000标方/小时——按年运行时间折算,相当于每年可稳定外供4000余吨高纯氢。
从副产氢提纯到高纯氢外供,这个项目的成功落地,离不开国家“双碳”战略的指引和《湖南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的政策支持。衡阳建滔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战略,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进一步推动形成“基础化工—副产氢气—高纯氢—新能源/高端制造”绿色低碳产业链,实现氢气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最大化价值。
▲热电联产项目
在松木经开区这片创新热土上,衡阳建滔总投资8.5亿元的热电联产项目已建成投产,逐步替代园区内分散的小型燃煤锅炉,显著降低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与此同时,衡阳建滔正在进行液氯提纯生产电子级高纯氯项目的可研设计,继续书写传统化工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新篇章。
衡阳建滔的成功实践不仅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也为全国资源型城市和化工基地的低碳升级绘就了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衡阳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