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环保佳话 衡阳垃圾分类与足球激情深度相拥
衡阳新闻网讯 记者邵俊杰 通讯员周晓国报道 当全场的呐喊只为一次精彩进攻,当文明的举止成为另一种“得分”——衡阳湘超赛场再次证明,体育赛事与城市文明可以同频共振、彼此成就。
10月18日晚7时38分,湘超联赛衡阳主场对阵湘西队的比赛在衡阳市体育中心拉开战幕。与此同时,一场以“湘超赛场竞风采,垃圾分类赢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季“相约湘超分类分享”环保宣传活动,也在绿茵场外同步启动。
继首季活动成功破圈后,衡阳市再度创新垃圾分类宣传模式,借助湘超联赛的强劲东风,将环保理念与体育赛事更紧密融合,开启“体育+环保”宣传新篇章。本次活动由珠晖区城管局主办,衡阳市城管局负责人现场指导。
四级联动再升级,打造垃圾分类“衡阳模式”
本次活动中,衡阳市构建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工作体系运行更为成熟。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城市管理局、珠晖区相关部门、街道社区志愿者与赛事主办方形成合力,展现出垃圾分类宣传的“衡阳智慧”。
不同于传统的单向宣传,本次活动通过多层次、立体化的组织网络,实现了垃圾分类宣传从“面上覆盖”到“精准滴灌”的转变。各参与单位既明确分工又紧密协作,确保了活动每个环节的有序衔接。
“这种联动机制不仅提升了活动效率,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垃圾分类宣传的持久合力。”衡阳市环境卫生事务中心负责人介绍。
趣味互动再创新,知识普及更接地气
下午4时起,体育中心广场便陆续迎来参赛球迷。在“绿色湘超 ‘衡’有能量”主题背景板前,球迷们争相与分类吉祥物互动拍照,领取定制宣传品。
本次活动的游戏设计更具巧思——颠球互动需先通过垃圾分类知识问答,推球游戏将足球轨迹与分类知识结合,垃圾分类大转盘在趣味中检验学习成果。每个环节都自然融入了垃圾分类要素,让参与者在娱乐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分类知识。此外,衡阳队还藏了一个大招:垃圾分类宣传机器狗!据说宣传过垃圾分类的机器狗送来的球都附带了“环保Buff”,衡阳球队火力全开,平均10多分钟进球一个!原来最强的战术是环保?通过这样“湘超+科技+垃圾分类”的体育科技和环保的创新融合,衡阳市以更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广大市民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推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塑料瓶属于可回收物,零食包装袋是其他垃圾——这些知识通过游戏一下子就记住了!”带着孩子参与活动的市民李女士表示。
分享机制破圈层,环保理念广泛传播
本次活动最大的亮点在于引入了“分享机制”。参与者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垃圾分类宣传内容,不仅能够赢取奖品,更成为环保理念的传播者。“微信朋友圈集赞、抖音视频分享等方式,让垃圾分类宣传突破了场地限制,实现了二次乃至多次传播。”珠晖区城管部门负责人表示,这种裂变式传播的效果远超预期。
据统计,活动设置的集赞奖励机制吸引了大量市民参与线上分享,初步估计间接影响覆盖逾30万人次,有效扩大了宣传辐射范围。
文明风尚再延伸,从赛场到家园的环保接力
比赛结束后,“人走场净”的文明现象再次上演。在志愿者引导下,观众自觉将垃圾投入指定垃圾桶,现场秩序井然。
更值得关注的是,一支志愿者队伍迅速转战场馆周边社区,将赛场点燃的环保热情延伸至更广阔的公共空间。这种“从赛场到社区”的衔接机制,确保了环保行为的连续性和持久性。
“湘超主场守洁净,社区环境共守护。”这一理念通过志愿者的实际行动,深深植入市民心中。晚风中的衡阳市体育中心依然热闹非凡,垃圾分类宣传展位前仍有不少意犹未尽的市民。
湘超联赛与垃圾分类的第二次“牵手”,不仅延续了首季活动的成功经验,更在机制创新、参与深度、传播效果等方面实现全面提升。这标志着衡阳市“体育+环保”宣传模式步入常态化、制度化的发展新阶段。
从单一宣传到多元互动,从场地限制到全域传播,从临时活动到长效机制——衡阳正在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垃圾分类宣传之路。这条路上,体育的激情与环保的责任相互赋能,共同为雁城描绘出更加绚丽的文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