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湘区:“城市摆渡人”的幸福跑单路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曾璐茜 彭妮璇报道 10月22日,衡阳体感气温骤降,蒸湘区的融冠乐街依然人潮涌动。外卖骑手小张在送完手头的单子后暂时停止了接单,他裹了裹被风吹透的外套,摘下冰凉的头盔,随后熟门熟路地走进街边的麦当劳——门店一隅设置的暖“新”驿站如往常一样提供着休息、饮水、充电、急救等多项基础服务。

▲外卖骑手在门店外设置的暖“新”驿站等待取餐
在寒风中连续工作五个小时后,小张终于能暖和一下身子:“这种时候能有一个地方取取暖、歇歇脚,感觉身子暖和了,胃口也好了。”此话一出,便引来身边几位骑手的共鸣。
这个藏在连锁餐厅里的小小空间,是小张和数千名新兴就业群体的“能量补给站”。在衡阳市蒸湘区,这样的暖“新”驿站已经按照“商圈核心区、社区密集区、交通枢纽区”布局,在万达广场、融冠乐街等核心区域铺开9个点,连同优化升级的城市驿站构建起了“15分钟服务圈”。
而这份温暖,早已不止于一方歇脚地,更渗透在新就业群体跑单、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悄然改写着他们与城市的关系——从“匆匆过客”到“扎根者”,从“服务者”到“合伙人”,他们的幸福跑单路,正越走越宽。
筑“港湾”解急难:给奔波之路添份暖意
作为衡阳市的商贸核心区,蒸湘区的外卖与快递业务十分活跃,众多外卖骑手和快递员每日要承接大量订单在此来去。无论是早高峰热气腾腾的早餐,还是深夜急需的急诊药品,抑或是网购送达的生活物资,都离不开这支终日穿梭于城市“毛细血管”的新兴力量。他们支撑起便捷生活的运转,但在这份“不可或缺”的背后,却曾长期面临着诸多不便与现实的困境。
“以前最怕的就是夏天等单和雨天配送。”从永州来衡阳打拼五年的外卖骑手张姐,提起过去的困境仍有感触:“手机没电就像‘断了线’,想找个插座都难;忙到饭点顾不上吃饭是常事,累到直不起腰时没地方坐,下雨时连个躲雨的屋檐都难找,那会儿总觉得在这儿就是‘临时落脚’。”

▲骑手们在暖“新”驿站歇脚闲聊
这些来自一线劳动者的真实呼声,很快被摆上蒸湘区委、区政府的议事日程。一场以外卖骑手临时党支部为纽带,以“听诉求、解难题、办实事”为核心的暖“新”行动迅速展开——既要让城市摆渡人“跑得了”,更要让他们“跑得好”。
在蒸湘区委社会工作部、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的统筹组织下,临时党支部成员分片走访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接连召开多场恳谈会,面对面倾听骑手、快递员的心声。针对收集到的六大类23项诉求,工作组逐一梳理分类,形成“诉求清单”与“解决台账”,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既然这群‘城市摆渡人’为蒸湘的烟火气奔波,为市民的便利付出,我们就得尽力让他们在这座城市感受到温暖、找到归属感。”蒸湘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的话,道出了服务的初衷。
基于这样的理念,蒸湘区没有搞“一刀切”的笼统服务,而是精准贴合新就业群体“在路上”的工作轨迹和“接地气”的生活需求,逐步构建起覆盖工作便利、生活保障、情感关怀的友好场景体系。
如今,走进蒸湘区任何一个暖“新”驿站,墙上贴着温馨提示,桌上摆着免费矿泉水,充电口、急救箱已是“标配”,部分驿站还贴心备了雨伞、充电宝等物品;社区食堂推出的“10元优惠套餐”,一荤两素配米饭,分量足、味道家常,每天都能迎来近40位骑手、快递员“打卡”。

▲蒸湘区阳辉桥社区长者食堂设有“骑手暖心套餐”
这些细致而扎实的温暖,都在潜移默化中拉近骑手与城市的心理距离,也悄然改变着新兴就业群体与这座城市的关系。曾觉得自己“只是过客”的张姐,如今送完单会主动和小区保安打招呼。她笑着说:“这儿越来越不像异乡,倒慢慢有了家的感觉。”
破“梗阻”优服务:为配送之路减点阻碍
10月22日上午10点,快递员小李骑着满载包裹的电动车,准时抵达天嘉成林间小区。他掏出胸前工牌,在门口刷卡器上轻轻一“滴”,闸门便自动开启。随后,他熟练地驶入地下室的智能快递取件室——整个过程不到30秒,无需登记,也不用再反复致电业主确认。“以前进个小区少说要等五六分钟,遇到业主不在家还得跑第二趟。现在有了‘绿色通道’,一天能多送二十多单!”小李一边分拣包裹,一边笑着说。
当天中午12点,正值外卖取餐高峰期。店内顾客络绎不绝,而麦当劳门口的“骑手专属通道”却格外顺畅——通道上张贴着醒目的取餐序号指引,骑手报号后马上就能拿到餐品,无需与堂食顾客一起排队。“以前要跟顾客一起挤着等餐,最多得耗上十分钟。现在走专属通道,一上午能多送好几单。”说话间,骑手小周就取完了手头的两份订单,配送效率明显提升。
附近的湘菜馆更显贴心,除了在收银台旁设置“快速取餐口”,还专门配备了保温餐架。店主王女士介绍:“以前骑手担心餐品放久变凉,催单时也容易乱。现在我们专门安排店员提前整理好订单,放在保温架上,骑手到了就能直接拿走,大家都省心多了。”

▲天嘉成林间的智能快递柜方便了骑手和业主的快递寄取
过去,“小区门进不去”“末端投递绕远路”“取餐混乱效率低”,一直是困扰快递员、骑手的“老大难”问题。面对这些实际问题,蒸湘区没有停留在“听意见”上,而是带着方案进社区、入商圈,联合物业、业主代表、快递企业、餐饮商户等多方共商共治。如今,不仅小区快递配送的“梗阻”被打通,商圈餐饮店与骑手之间的取餐衔接难题也通过精准服务得到破解。
“这样既提升了快递员和骑手的工作效率,又方便了业主和顾客,还不影响小区管理和商家运营,各方满意度都明显提高。”天嘉成林间小区物业经理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变“主角”共治理:为成长之路加股动能
这场温暖接力,正逐步升华为更深层次的治理创新。当暖“新”驿站成为新兴就业群体在城市里的“第二个家”,“城市合伙人”的治理理念也在此生根发芽——让每天都在穿行这座城市的劳动者,同时也能成为社会治理的参与者。
在新就业群体从“城市服务者”向“治理参与者”的转变中,外卖骑手临时党支部始终发挥着核心纽带作用。支部以党员为先锋抓手,一方面常态化组织骑手参与“城市合伙人”系列实践活动,通过政策讲解、社区走访等形式,引导更多新就业群体主动加入组织、深度融入城市肌理;另一方面精准搭建治理参与平台,让骑手的职业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今年,蒸湘区10名优秀外卖员获颁“食品安全监督员”聘书,他们将在日常配送中肩负起监督餐饮商家食品安全状况的新职责。“以前取餐只关心餐品快不快,现在多了份责任,”来自美团骑手队的李师傅手握聘书面带笑容地说道:“我会努力为蒸湘食品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成为守护市民‘舌尖安全’的‘流动哨兵’!”

▲10位骑手被聘任担任蒸湘“食安吹哨员”
除此之外,蒸湘区还组建了一支以外卖骑手为主体的流动网格员队伍。他们充分发挥“移动优势”,将日常穿行中的机动性转化为高效的社区巡查机制,有力提升了社区治理的响应速度与覆盖范围。红湘街道相关负责人对此寄予厚望:“这支队伍是对现有网格体系的重要补充。无论是路灯不亮、井盖破损、垃圾桶满溢,还是某户独居老人多日未见,这些我们有时难以实时察觉的细微问题,以后也许都能通过他们‘随手拍’的方式,第一时间传递到我们手中。”
“新就业群体每天奔波在街头巷尾,他们是最了解城市细节的‘移动探头’,这是他们独有的优势。我们推动‘城市合伙人’模式,不是简单‘借用人力’,而是通过支部引领、情感联结、制度保障,让他们真正融入城市、找到归属感,从‘为城市工作’变成‘与城市共生’。”蒸湘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道:“由此让他们得以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跟这商圈、跟这城市有了真实的联结’——这正是“城市合伙人”理念的情感核心。”
为持续激发新就业群体的参与热情,蒸湘区还整合多方资源,组织了一系列贯穿全年的“四季暖新”行动:春季举办专场招聘会并设置“零工驿站”;夏季送上防暑物资“清凉护航”;秋季提供免费暖“新”体检;冬季开展“致敬最美物流人”慰问活动,力争将党组织的关怀传递到每个人心中。
刚做完暖“新”体检的骑手老陈,捏着报告坐在驿站长椅上:“跑外卖6年,天天骑10多个小时车,担心颈椎,却没空体检。”看到“颈椎轻度劳损”的结果,他反倒笑了:“医生教我调整骑行姿势,还说驿站能借热敷包,踏实!现在身体有‘保障单’,心里有归属感,参与治理更有劲儿!”老陈折好报告又重新踏上了送单之路,车筐里那张新添的“网格员联系卡”,仿佛系上了他与蒸湘联结的新纽带。
从一处处歇脚的驿站,到一次次顺畅的配送,再到一桩桩参与治理的实践,蒸湘区用持续的关怀与创新的机制,完成了一场从“服务”到“共生”的温暖奔赴。
这里的暖“新”工程,不仅给了新就业群体遮风挡雨的物理空间,更搭建起了情感相连、治理相融的精神家园。当“城市摆渡人”转变为“城市合伙人”,他们收获的不只是尊重与归属,更有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的力量——而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正是蒸湘最动人的发展底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