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爱心公益 > 公益新闻 > 正文:

关爱未成年人 从心开始

2021-10-04 19:58:08   来源:黑龙江文明网   作者:毕兰
分享到: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和睦,甚至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未来。近年来,校车事故、幼师虐童、留守儿童受侵害事件时有发生,从而引起了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和保护。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无非是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注重身体健康时,更要注视他们的心理健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由于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中“一考定终身”存在,使得学校更多的注重传授知识,忽视“做人”的培养。当很多学生面对学业、情感、就业多重压力时,心理问题突显。因此,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加大投入,整合教育资源。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可操作性较弱,法律上既无实体上的规定,也无程序上的规定。执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法律不能只停留在倡导的层面上,更应当有明确的负责部门和有效的措施,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护未成年人除了有法律保障之外,政府还应当加大投入力度,整合社会教育资源。由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一方面,放权给社会组织,能对相关行政部门的力量形成有效的补充。另一方面,要培养一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社会工作人员从事心理教育疏导工作,并提高社工劳动报酬,对表现突出者给予适当奖励,从而帮助未成年人走出困境,融入社会。

加快教育体制改革,减轻未成年人心理负担。

我国应试教育由来已久,考试成绩决定未来命运,使得提高考试分数成为孩子们进入最高殿堂的风向标,从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培养。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孩子通过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为社会做贡献,让孩子快乐受教育,快乐成长。

大力宣传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多方合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二者缺一不可。教育部门应当强化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督促学校为学生建立一个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提供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打消学生机械式学习的顾虑,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并进行跟踪回访。真正让未成年人乐于沟通,消除困扰,努力学习,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更能融入正常的人际圈子,使其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家长也应当与学校配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体罚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家长应当多与孩子沟通,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找到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做好其心理压力的调节器。

让孩子快乐起来,不仅要保护他们的身体不受侵害,更要让他们的心健康快乐的成长。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责任。政府应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本着要成才,先做人,让孩子学会博爱,理解和包容,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成为一个心理健康,一个具备人文精神,积极面对生活,勇于接受挑战的可用之才。(毕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