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义工路,照亮他人也照亮自己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曹姣雄报道 认识蒋文菊,是在朝夕义工协会的一次偶遇后。记忆最深的,是体育馆晨跑后那个燥热的早晨——十公里跑完,喉咙干得冒烟时,她递来的一颗甜橘子,果肉的清甜瞬间缓解了燥意,就像她十年义工生涯里,无数次给他人带去的温暖一样,朴素却有力量。
“因为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伞。”蒋文菊的公益初心,藏在她不算轻松的早年经历里。从小家庭条件困难,16岁就独自谋生,打工、摆地摊,尝过底层生活的艰辛,也深知普通人在困境里的无助。这份共情,成了她心里“帮别人”的潜意识种子。2016年,当听说耒阳有义工组织时,她没有丝毫犹豫,立刻踏上了公益路。
她的第一次义工活动,是2016年6月的盛夏。天气热得让人发慌,朝夕义工协会的罗素萍姐姐招呼她分工,队长阿晓围拢大家讲解注意事项。虽毫无经验,但和一群充满正能量的人在一起,蒋文菊心里满是踏实的欢喜。那天的任务很具体:有人理发、有人刮胡子、有人打扫卫生,她负责给老人剪指甲。一位90岁爷爷的指甲厚得惊人,她捏着剪刀不敢用力,琢磨出“先剪两边、再剪中间”的法子,费了好大劲才完成。看着身边人都在实实在在做事,蒋文菊笃定了:“这就是我向往的事,我要一心一意加入这里。”
此后十年,蒋文菊的公益清单写满了“力所能及”:无偿捐献骨髓、多次献血,去孤寡老人家做饭打扫,连续三年站在街头做交通劝导,参与孤儿“筑梦暖心活动”;看到特别贫困的人,她会掏腰包买肉、买被子,“我不算富有,但有力气,能帮一点是一点”。
可这份“有力气”的背后,是她在家庭与公益间的精细平衡。家里开着电器店,两个孩子要照顾,还要帮丈夫打理生意、做饭——每次去做义工前,她都要把家里的事安排得妥妥当当。清晨5点就起床买菜做饭,把丈夫的午饭装好让他带去店里;没人看孩子时,就带着孩子一起去做义工,“想让孩子从小就懂做好事”。有朋友用异样眼光劝她:“家里事都忙不过来,还做什么义工?”她却觉得:“人活着要做有意义的事,生活才完整。”
从手忙脚乱的“新手”,到能独当一面的“多面手”,蒋文菊的成长藏在每一次“学习”里。最初只会做打扫卫生、剪指甲这类简单活,她看着别人理发,就悄悄记在心里,下次活动时试着上手;慢慢的,刮胡子、量血压也成了她的技能。她还主动考了红十字会急诊抢救证,参加消防技能培训,“不会就学,这样才能帮到更多人”。
十年公益路,蒋文菊没求过回报,却收获了满溢的幸福:“学会了做事,懂了做人的道理,自己也成长了,家人也跟着受影响。”采访最后,她笑着提起朝夕义工协会的伙伴:“要谢谢胡会长、理事会的朋友,还有所有家人般的伙伴,是他们陪着我一路走,才有现在开心的我。”
如今,蒋文菊的公益脚步仍在继续。那个晨跑后递橘子的瞬间,不过是她十年温暖里的一个小小片段——而未来,她还会带着这份初心,在帮人的路上,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