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频道 > 雁城诗文 > 正文:

骏马与黄牛:耒阳大地上的各司其美

2025-10-13 16:53:09      作者:曹姣雄
分享到: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初见这句古训时,总觉得是纸上的道理,直到在耒阳的秋日用脚步丈量过那些民生小事,才懂它早已藏在校园的水泵声里、田间的稻浪中、社区的长椅旁——每一个平凡人都如骏马、黄牛般各有专长,在自己的方寸天地里发光,织就了这座小城最温暖的民生图景。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掠过五里牌学校静雅楼的楼顶,陈跃建的工具箱就“咔嗒”一声落在了水泥地上。这位56岁的义工,双手布满老茧,指缝里还沾着上回修水管时的锈迹,却是耒阳校园里有名的“水电华佗”。上个月静逸楼顶楼水池溢水,水泵昼夜不停转,学校急得团团转,陈跃建一到现场,弯腰看了眼蓄水池里的浮球传感器,便笃定地说:“是电流过大烧了元件,加个限流继电器就好。”他蹲在池边,手里的螺丝刀转得飞快,同行的年轻义工想搭把手,却被他笑着拦住:“你眼神好,帮我盯着接线柱有没有氧化,这活儿我干了20年,闭着眼都能摸准位置。”果然,半小时后,水泵随着水位上升精准停机,溢水的难题迎刃而解。

陈跃建不是“历险的骏马”,却像一头勤恳的老黄牛,在水电维修的方寸间耕出了一片天地。而在耒阳的田间地头,又有另一群“黄牛”在守护丰收。哲桥镇的稻田里,农技义工李建国正蹲在埂上,指尖捏着稻穗仔细查看。农户老周站在一旁,手里攥着发黄的稻叶,声音带着急意:“李师傅,你看这稻子叶尖发枯,是不是生虫了?”李建国没急着下结论,先从口袋里掏出放大镜,又取出土壤检测仪,蹲在田里扒开土层,连测了三个点位的湿度和肥力。“不是虫灾,是近期雨水少,土壤肥力跟不上,得补点钾肥,浇水要在早晚,避开正午高温。”他一边说,一边从包里掏出提前画好的施肥示意图,上面标着每亩地的施肥量、浇水时间,连稀释比例都写得清清楚楚。老周接过图纸,看着李建国沾着泥土的裤脚,忽然想起去年秋收时,也是这位师傅,顶着烈日帮他调试收割机,手把手教他怎么调整割台高度,减少稻谷损耗。

若说陈跃建、李建国是“力田的牛”,那万家灯火义工协会的李姐,便是“载重的坚车”。她的战场不在田间地头,而在三尺电脑屏前。每天清晨,李姐都会打开“校园公益服务云平台”,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里,藏着耒阳20多所学校的“健康密码”:静雅楼的供水压力曲线是否平稳,某小学食堂的能耗数据是否异常,偏远乡村学校的学生出勤是否有波动。上个月,她在整理数据时发现,某乡镇中学的教室报修率突然高了,细查之下才知道,是新入职的老师不熟悉老旧电器的使用方法。她立刻联系协会,组织了一场“家电使用小课堂”,还把常见故障的排查方法做成图文手册,打印出来送到每位老师手里。“这些数据看着冰冷,背后都是孩子们的课堂、老师们的日常。”李姐说,她不懂水电维修,也不会农技指导,却能凭着数据分析的专长,把校园里的“小事”拎出来,让专业的人去办专业的事。

在耒阳,这样的“各司其美”还有很多。朝夕义工协会的金如良,年过七旬,走不动远路,却成了“银发讲堂”的主讲人,每周都在“志愿者之家”里,给年轻义工讲过去的公益故事,教他们怎么和老人沟通,怎么倾听孩子的心事;蔡伦北路的爱心商家王老板,不懂技术,却总在义工们服务后,端出热腾腾的茶水,还主动提供场地,让义工们有地方歇脚、交流;就连五里牌学校的喻老师,也在自己的宿舍里,用刚装好的网格钢板,给其他外地教师演示怎么“向墙壁要空间”,分享收纳小技巧。

夕阳西下时,我站在耒阳的街头,看着陈跃建背着工具箱往社区走,他要去帮独居老人修电灯;李建国骑着电动车往田间赶,他得去看看老周的稻田有没有浇上水;李姐还在电脑前,屏幕上的数据还在跳动,她要赶在下班前,把下周的校园设备排查计划做出来。风里飘来稻花香,混着校园里孩子们的笑声,忽然觉得,这句“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哪里是古训,分明是耒阳大地上最生动的民生诗——没有谁是全能的,但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专长里,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把一份温暖传递到位。

就像陈跃建的螺丝刀、李建国的土壤检测仪、李姐的电脑屏,还有金老师的故事、王老板的茶水,这些看似平凡的“专长”,凑在一起,便成了耒阳最坚实的民生根基。它告诉我们,伟大从不是某个人的孤军奋战,而是无数人各展其长、各尽其责,像骏马般驰骋、像黄牛般耕耘、像坚车般载重、像舟楫般渡人,最终汇聚成守护万家灯火的力量。这力量,藏在耒阳的每一寸土地里,也藏在每一个普通人的坚守中,温暖而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