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频道 > 雁城诗文 > 正文:

竹海·神之情

2025-11-26 10:32:58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方富贵 刘爱艳 刘同钦
分享到:
 

█方富贵 刘爱艳 刘同钦

▲日旭竹海 李辉摄

神龙创耒,天地共鸣。耒阳,位于湖南南部的“神州南境”,自古以来便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中国唯一以农具命名的古县。这里承载着中华文明的起点与未来,孕育出一片神奇的蔡伦竹海。如今,我们依然能在这片竹海中穿越时空的迷雾,感受到“神之情”在悄然流淌,更深切地体会到“文以载道”的中华精神。

蔡伦竹海,坐落在耒水上游,面积达16万亩,翠竹如海,碧水环绕,风景绮丽,被誉为“亚洲大竹海”、“天然大氧吧”。耒水穿行其中,水天一色,竹影摇曳,如同一场天地的盛宴。

在这片神奇的竹海中,有三绝:一是大河滩的天然喷泉,喷射高度达25.06米,泉水甘甜,带有矿物的清香;二是远古的古鱼化石,距今超过2.5亿年,见证着地球的变迁;三是晶莹剔透的萤石晶体,享誉世界,折射出天地的神奇光彩。这些奇迹,辉耀着自然的鬼斧神工,映照着天地的伟大,也让人感叹这是神之情的最美表达。

倚立景区大门前,那几株古樟如垂髯的老者,用枝桠织就碧绿的罗网,网住蝴蝶的翩跹与童声的清亮。广场中央,屹立着高达九米的蔡伦雕像。泰国华侨蔡卓明先生捐赠的汉白玉底座上,蔡伦手持竹帘,目光温柔,似乎在诉说“竹林之下,文化之源”。

走进竹海,如履神秘世界。传说紫霞仙子曾在此撒下仙竹种子,竹林因此繁茂生长,幻化成一片仙境。紫霞禅寺,便是为了纪念这段神话而建,香火缭绕,古树参天,成为连接天地的桥梁。这里曾是湘南游击队的司令部,也是革命精神的象征,朱德、陈毅曾在此领导湘南起义。每一片竹叶,每一块青石,都镌刻着爱国的祈愿与祝福,蕴藏着无限的神韵与历史的沉淀。

这片土地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汉代的蔡伦,曾在竹林中抚摸竹纹,感应天地之气,发明了造纸术,开启了人类文明的崭新篇章。苏赫曼曾说:“蔡伦在一千八百年前发明了纸,是人类文化的伟大里程碑。”张良归隐耒水畔,感悟天地之道,留下“耒水悠悠,智者之源”的佳话。庞统曾任耒阳县令,三年不升堂,却能一日断百案,智慧超凡。张飞在此驻军,乌龙驹夜鸣,预示洪水将至,及时加固堤坝,救民于水火。杜甫、韩愈、柳宗元、周敦颐……他们曾泛舟耒水,足迹竹海,留下千古诗篇。明代徐霞客考察此地,记载了细腻的游记。清末曾国藩在此募粮,题写“古柏常青”。这些故事,恰似与竹海交织成一幅壮丽的历史长卷,镌刻着勇气、智慧与大义。

耒阳自古以竹林间种茶闻名,谓之竹山茶。每逢端午,乡村家家户户用竹山茶制作午时茶,清热解毒、祛湿养身。这一传统源于汉留侯张良隐居期间研制的配方,是文化的瑰宝,被列入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蔡侯祠,原为蔡伦故宅,现为清代建筑,座南朝北,砖木结构。门额楷书“蔡侯祠”,石联“芳池月映,故宅风存”。这里展出蔡伦生平陈列,展现其伟大事迹与精神。

▲竹傲寒雪 李辉摄

登上观海楼顶,俯瞰竹海云卷云舒,心旷神怡。南望,竹浪滚滚,似海潮涌动;北看,耒水如一条白练缠绕山间。山水交融,天地一色,宛若天地神祇在此共舞。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竹子,坚韧不拔,正直高洁。在这里,竹海不仅是自然的奇观,更是文化的宝库。古法造纸作坊,重现蔡伦造纸工艺,每一张纸都像是用竹子编织的文明经纬,彰显“以竹为媒”的智慧。人们在这里感悟到,竹子的深情激励我们面对人生的风雨,坚韧不拔;千年的风雅提醒我们传承文化,勇于担当;天地的交响启迪我们与自然和谐共处,追求卓越。

“竹影摇风动,天地共长存。”竹海,是自然的恩赐,是天地神韵的体现。让我们铭记这片土地的“神之情”,继承先贤的智慧与大义,体味“厚德载物”的真谛,将这片竹海的神韵转化为推动时代前行的力量,焕发出属于每个人的光芒。

神之情,天地人和谐共鸣,永恒而壮丽。

▲星韵翠绿 李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