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资讯 > 正文:

优秀校长访谈①∣刘敏:办有温度的教育 在感恩中逐梦前行

2021-11-09 20:09:48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赵福中
分享到:
 

衡阳新闻网讯 记者赵福中报道 “从事教育事业,是我从小的梦想。在追逐教育的路上,我一直与爱和温暖相伴,与梦想同行。”近日,衡阳市船山实验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刘敏接受衡阳新闻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教35年来,她一直在感恩、教学创新和精细化管理中不断奋力前行,把“办有温度的教育”当做一辈子的情怀和事业。

刘敏毕业于衡阳师范学院,1986年参加教育工作,当过语文教师、班主任、教导处主任,自2000年衡阳市船山实验小学创办起,担任该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至今。同时,她还是第二届教育督导评估专家、衡阳市骨干教师、衡阳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衡阳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荣立过省二等功,因工作业绩突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35年的从教管理经验,让她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校教学管理理念。

因为感恩,孕育了她逐梦教育的情怀

“我最喜欢校园的早晨,那一缕和煦的阳光,照着雪白的墙壁;那琅琅的书声,从窗口飞入云际;微风吹过我的脸庞,深情地向我召唤……没有了和蔼可亲的老师,没有了亲密无间的同学,我的世界有的只是弟弟的一哭一笑。我真想重返校园……”这是刘敏休学在家带弟弟,11岁重返校园时写的一篇作文,被当时的班主任夏怡丽在全班当做“经典”诵读,夏老师边读边流泪,疼爱之情溢于言表。

这件事,对刘敏的幼小的心灵触动很大,她感受到了夏老师的关爱和宽广的胸怀,也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和知识的力量。自那以后,刘敏越发喜欢写作文,也更爱学习了,并立志要成为一名教师,像夏老师那样!

与夏老师的相遇,算是偶然,也很平凡,只是许多教室里经常发生的故事一般。刘敏刚担任校长时,还会经常回忆起夏老师读她作文的那个上午,有夏老师的样子在,她明白自己每天平凡的付出都要与学生未来发展联系在一起,让这种平凡的相遇变得褶褶生辉。这个“相遇”过程确定了刘敏的办学方向,也是她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激扬学校生命活力、带领师生走向诗与远方的过程。

“12年前,我找到了刚刚退休的夏老师。与夏老师重逢的第一面,她仍然记得我,第一时间就叫出了我的名字,说了我在学校时的很多往事。”刘敏深情地感叹道,夏老师改变了她的一生,足以让她一辈子去回望与怀念。如今,她与夏老师的故事还在续写……

因为情怀,点燃了她探索教育教学潜能

“教师,是点燃梦想的职业,是呵护心灵的使者。”这是刘敏的著作《教育与梦想同行》中的一句话,夏老师的“榜样力量”,对她一生从事教育工作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她通过示范引领、言传身教,充分激发师生的生命潜能。

清晨,在学校欢快的儿童歌曲中,刘敏和学生们一起,开始体育锻炼;课中,她也会和学生们一样,坐到教室里,听老师们讲课;黄昏,她会去学生宿舍,示范整理内务,让学生们学会自己叠被子、铺床单。在学校,她提出“只要参与了就是成功,只要努力了就会有成就”的理念,她把每年一次的颁奖大会办成了全校师生共同期待的盛会。她践行“全员育人”的教育理念,与家长深度沟通,成立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委会,举办家长学校,形成了“共同参与,共同成长”的家长文化。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刘敏深知责任重大,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她大力弘扬船山文化,促进学生品格发展,将每周的升旗仪式设置为国旗下的讲话、国旗下的展示、国旗下的实践三个环节,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热情。坚持对学生采取激励机制,每期开展“船山七星好少年”评选活动,激发学生全方位发展潜能;学校每两周出版一期校报、每学期出刊两期校刊,刊登学生优秀作品;每年举办一次大型颁奖大会,对表现突出的师生进行表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刘敏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打造了以“自主、开放、快乐”为目标的课堂教学特色,实行“少讲、多思、精练、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强化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实效,营造和谐、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

自2008年开始,刘敏着手探索“移动课堂”,改变“教学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仅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与训练”的这一弊端。她把课堂移到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移到文化底蕴深厚的名胜古迹里,移到最能触发学生们思维和想象力的地方。刘敏的“移动课堂”理念,比教育部等11部委2016年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早了将近8年时间。

精细化管理,助推学校教学高质量发展

衡阳市船山实验小学多次获评全市教育教学管理“优秀学校”,刘敏也在省、市一些重要教育研讨会上分享学校管理经验。一所学校的管理为何受到大家如此肯定?在倾听刘敏讲述的过程中,记者似乎找到了答案。

“精细化管理”是刘敏说得最多的一个词。她认为,“不做小事,难成大事”,始终如一,把每件小事做好,就能成就大事。把学生的一节节课教好,把一餐餐伙食安排好,把一个个活动做好……把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做精细,把每一项工作都做成精品,让“精细化”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每位教职员工的日常生活。

每周二晚,刘敏会带领全体老师进行集体备课,20年如一日,不曾间断。通过摸索,学校建立了“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取长补短、课后反思”的备课制度,并推行随堂听课和针对性听课、全学科听课和全员性听课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一听二查三问四记录”的听课评价制度,对教学过程实行全程跟踪。

有人说,船山实验小学是一所锻造好教师的“黄埔军校”。这对来自河南的李淑萍老师来说,深有同感。有一次,李淑萍在准备讲四年级数学“列综合算式”这一课时,她的教学设计修改了好多次。可刘敏随堂听了她的讲课后,仍觉得不够完美,认为在某个环节还可以讲得再生动活泼点,学生更容易“吸收”,并和她探讨如何创新教学流程,力求课堂效益最大化。“有压力就会有动力,挺过压力一切都好了!”李淑萍如今已是学校的学科带头人。

为了确保全体师生饮食安全健康、营养均衡,刘敏严抓食堂管理,食品采购、验收、加工等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详尽的要求。例如菜放咸了,刘敏会告诉食堂师傅,说吃盐多对孩子们身体不利,要及时改进。在组织家长们参观饮食卫生及伙食质量时,有家长感叹道:“叶子菜要先用盐水浸泡半个小时,再清洗5遍,比我家里还洗得干净。”

“家长们的肯定就是对我最大的鼓舞,教育无小事,把每件事、每个环节抓细抓实很重要。”刘敏表示,在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指导下,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开展得扎实而细致,力求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