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丨让绿色算力成为湖南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上半年,湖南全省绿色智能计算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1.5%,全年有望突破1万亿元,成为我省第7个万亿级产业。从“工程机械之都”到“算力高地”,湖南再一次以产业蝶变的生动实践,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科学论断,也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提供了以绿色算力撬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样本。
“万亿”背后,是湖南对时代风口的前瞻把握。当算力成为比肩煤炭、石油的基础性资源,当“双碳”目标倒逼发展方式转型,湖南敏锐地捕捉到“绿色+智能”的乘数效应,率先在全国把绿色智能计算纳入省级重点产业链,连续四年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布局长沙、株洲、邵阳三大算力走廊,引进华为、中兴、中国电子、湘江鲲鹏等头部企业,形成“上游芯片—中游整机—下游应用”的全链条生态。短短三年,全省总算力规模从3EFlops飙升至12EFlops,年均增速居全国第二。事实证明,谁能在绿色算力赛道抢先一步,谁就能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
“万亿”背后,是湖南对创新基因的赓续弘扬。“敢为人先”是湖湘精神最鲜明的标识。面对国外技术封锁,湖南企业迎难而上:国科微推出国内首款固态硬盘主控芯片“GK2302”,填补国产空白;湘江鲲鹏“兆瀚”服务器实现关键元器件国产化率超过95%。长沙、株洲两大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累计建成5G基站超5万个,每万人拥有量居中部第一,为算力深度赋能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中小航空发动机等优势产业提供了“高速公路”。山河智能“5G+遥控挖掘机”让操作手坐在办公室就能完成千里之外的矿山作业;中车株洲所“算力+算法”将一列地铁的年均能耗降低7%,相当于每年节电4000万千瓦时。绿色算力与先进制造“双向奔赴”,湖南找到了传统产业焕新的“金钥匙”。
“万亿”背后,是湖南对绿色底线的执着坚守。绿色不是点缀,而是生命线。湖南坚持“算随电走”,依托湘西、湘南丰富水电、风电资源,在零陵、绥宁等地建设绿色电力交易专站,实现“绿电直达机房”;湘江新区新建数据中心100%采用江水冷源、液冷等节能技术,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0万吨;湘潭九华云计算中心率先购买“零碳保险”,以市场化手段抵消碳排放。与此同时,湖南在全国首创“算力券”制度,对使用绿电比例超过30%的企业给予每度电0.1元补贴,既降低了企业成本,又放大了绿色示范效应。绿色成为算力产业最亮的底色,也为湖南参与全国碳市场积累了宝贵的“核证减排量”资产。
从“工程机械”到“绿色算力”,湖南产业版图的每一次跃升,都镌刻着“国之大者”的自觉。当算力洪流奔腾三湘四水,我们既要为“万亿”规模喝彩,更要为“绿色”质量赋责。让每一度电都承载创新,让每一比特数据都浸润绿色,湖南就能在数字中国的大棋局中,走出一条以绿色算力撬动中部崛起的新路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提供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