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频道 > 教育资讯 > 正文:

“小水泵” 串起校园园丁 “大幸福”

2025-10-09 13:09:47      作者:曹姣雄
分享到: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曹姣雄报道 2025年国庆假期的清晨,耒阳市五里牌学校静雅楼4楼教师宿舍内,年轻教师王雪梅轻轻拧开水龙头,清澈的水流平稳涌出,溅起细碎的水花。她笑着接满一盆水——这股解了“用水愁”的活水,源自楼顶新装的那台恒压稳压泵;而让水泵运转起来的,是耒阳市万家灯火义工协会十年如一日的公益坚守。从社区里的家电维修,到校园中的民生难题破解,这群义工以“一泵扬程”的细微之力,将温暖送进教师心坎,书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用水难:曾让异乡教师“扛桶爬楼”

静雅楼里住着60名外地考编教师,3人一间的宿舍本是他们在耒阳的“小家”,却曾因用水问题添了不少愁绪。“楼顶4吨的水箱,一到早中晚用水高峰,半小时就见了底。”教师李航还记得,此前水压不足时,4至5楼的水龙头常是“细流如线”,有时甚至断水,“市政自来水补水跟不上,我们只能拎着水桶往楼上扛。”

白天站在讲台教学生“上善若水”,晚上却要为一桶水奔波,这样的自嘲里,藏着教师们的无奈。“有的老师早上要提前半小时起床接水,不然连洗漱都成问题;冬天洗衣洗菜,只能用积攒的冷水,手冻得通红。”学校后勤负责人说,看着老师们的窘境,学校很快拨通了万家灯火义工协会的求助电话——他们早听说,这支队伍专解民生“小事”,十年间已帮22所学校解决过类似难题。

解民忧:义工顶烈日装起“稳压泵”

“不能让‘没水用’凉了老师们的心!”接到求助后,协会技术骨干曹师傅立刻带队上门。有着8年义工经验的他,围着教学楼水箱、管道转了两圈,很快摸清症结:单一水源补给不足,加上高层水压衰减,导致用水高峰“断供”。当天,他就拿出“双源补给+稳压提水”的解决方案。

国庆假期的校园里,义工们的身影格外忙碌。他们顶着30多摄氏度的烈日,将恒压稳压泵搬上楼顶,像给供水系统装了“助推器”——以往半箱水的压力送不到4楼,如今稳压泵能稳定输出水压,确保高层水流充足;同时,他们在水箱旁新增一路补水管,用水高峰时可切换“市政自来水+校内井水”双路供水,从源头解决“补水慢”问题。

白天调试设备,汗水浸透了义工服;晚上借着教学楼的灯光排查管道,蚊虫围着他们打转。“曹师傅的手被管道划伤了,简单包一下又接着干。”教师王雪梅看在眼里,悄悄给义工们送去矿泉水和纸巾,却被婉拒:“我们就是来帮忙的,不用麻烦。”这样的场景,在万家灯火义工协会十年志愿服务中早已是常态——从修风扇、换灯管,到装水泵、通管道,他们始终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从不计较辛苦。

见初心:小水泵里藏着“大民生”

10月3日,当最后一颗螺丝拧紧,恒压稳压泵启动的瞬间,静雅楼4至5楼的水龙头同时流出平稳水流。教师们围在宿舍水龙头旁,笑着接水、拍照,有人还在微信群里发了条消息:“再也不用扛桶爬楼啦!感谢义工师傅们的国庆‘礼物’。”

这台不起眼的“小水泵”,解决的不只是用水难题。“用水方便了,我们能更安心地备课、照顾学生,异乡也更有家的感觉。”李航说,正是这些细微处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了耒阳的温度。而对万家灯火义工协会而言,从最初的社区家电维修,到如今精准对接校园、社区的民生需求,十年间服务23所学校、上千户家庭,不变的是“以小见大”的公益初心——他们深知,民生无小事,一盏灯、一汪水、一台泵,看似细微,却直接关系着群众的幸福感。

“我们做的都是小事,但能帮大家解决实际问题,就值了。”曹师傅看着运转的水泵,语气朴实。国庆假期里,这台“小水泵”仍在默默工作,输送着清澈的活水,也串联起义工与教师之间的温情,更印证着一个朴素的道理:民生幸福,往往就藏在这些解民忧、暖民心的“小事”里;而无数像万家灯火义工协会这样的基层力量,正以细微之力,为民生幸福“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