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教育 > 健康资讯 > 正文:

衡阳市中医医院儿科专家郑丽芳的“童心底色”

2025-10-17 19:56:12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李云龙
分享到: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李云龙报道 儿科常被形容为“哑科”,面对无法准确述说病痛的患儿和焦虑万分的家长,这里需要的不仅是医术,更是一种近乎母性的直觉与耐心。

衡阳市中医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郑丽芳,手持一支粉色听诊器,用22年时光,在这片特殊的领域里,完成了从医者到家长口中“那位懂医的妈妈”的角色升华。

作为衡阳市中医专家库成员,她主持完成的3项科研课题和发表的多篇学术论文,是她专业深度的注脚;而她每年逾万人次的门诊量,是她广受信赖的见证。

她的故事,是一部关于如何以“童心底色”在现代医学与传统智慧间,为生命架起桥梁的温暖启示录。

仁术——

以中医智慧,破解儿童“时代病”困局

郑丽芳的诊室,记录着20多年来儿童疾病谱的细微变化。2003年从湖南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她先在内科工作。

“因为我一直很喜欢孩子,觉得他们单纯又可爱。特别是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内心一下子变得特别柔软。”这份对儿童的天然喜爱,让郑丽芳毅然转向儿科领域。

为提升专业素养,她主动前往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修,深入湘西学习小儿推拿。白天坐诊看病,夜晚钻研《小儿药证直诀》《伤寒论》等经典,20余年来,她将内科积累的多学科经验与儿科特色结合,形成了“衷中参西,病证结合”的独特诊疗方法,即既重视西医对疾病的精准诊断,更坚持以中医辨证为根基。

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她特别强调舌象观察,结合家长描述准确推断病因。她敏锐地发现,随着儿童饮食习惯及生活学习环境的改变,除了既往高发的感染疾病外,免疫、代谢、心身系统等疾病发病率大幅上升。

面对抽动障碍、多动症、腺样体肥大等需要长期管理的“时代病”,她深入研究后强调溯本求因。她认为抽动、多动多责之“脾虚肝旺,风痰胶结”,拒绝仅依赖镇静治标,主张从肝脾论治,采用自拟健脾熄风方配合耳穴贴敷,身心同调;针对腺样体肥大,则立足小儿“脾常不足”的体质特点,认为过食生冷、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湿聚成痰,痰浊上泛鼻咽而形成肿物,采用自拟方加减治疗气虚痰瘀证,极大降低了患儿手术率。

这份“妙手回春”的医术,点亮了无数家庭的希望。

2022年,一位王姓女孩在省儿童医院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西医系统治疗后三系上升不理想。郑丽芳接诊时,患儿精神极度疲惫,全身散见多处出血点。她予以健脾益气、温经和营等处理,服药约3月后,血象恢复正常。去年,这个孩子已正常进入小学就读。

2023年,衡阳市中医医院职工之子、1岁余的早产儿反复喘息痰鸣半年余,先后就诊于本市多家医院,每日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解痉平喘数月,仍喘促痰鸣难平。患儿动则气促,夜间喘息难以安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生长发育,身高体重均不达标。

郑丽芳仔细询问病史,得知患儿为35+周早产儿,综合临床表现,辨证属“肾虚痰恋”,按照“泻肺化痰,补肾纳气”治则,配合西药治疗,两月后喘症消除。现小儿3岁余,至今未发。患儿父亲同为医生,由衷赞叹:“此次中医令我心服口服。”

还有一名5岁陈姓患儿因重症腺病毒肺炎后反复发作呼吸系统疾患,每半月住院输液成常态,家庭经济及父母精神均不堪重负。郑丽芳通过舌诊与脉象判断为“肺脾两虚”,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急性期疏风宣肺、止咳化痰以控制症状,缓解期则健脾补肺以固根本,配合中医膏药贴敷,并免费教授家长常用小儿保健推拿手法。

调理数周后,患儿发病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均显著减少。家长终于卸下重担,握着郑丽芳的手连连称谢,送上了“医术精湛诊顽疾,医德高尚扬美名”的锦旗。而今,这位患儿已经成为一位健康的运动健将。

仁心——

用无限陪伴,构筑二十四小时守护港湾

儿科被称为“哑科”,郑丽芳却用行动为其注入了无尽的温情。

衡阳市中医医院门诊部主任李娜感慨万千:“郑医生是我们科室的‘金字招牌’。她最难得的,是那份发自内心的‘童心底色’。看诊时,她会自然地蹲下来,平视着孩子,用他们能懂的语言去交流。很多家长都说,‘把孩子交到郑医生手里,我们一百个放心’。她不是在简单地看病,而是在用真心换真心,这种信任,是任何荣誉都无法替代的。”

从事儿科工作10余年来,郑丽芳体谅学生患儿的时间冲突,主动申请增加周六周日门诊,常年加班加点,经常中午一两点才下班。“药廉效彰”是她的行医准则,人均费用常仅几十至百元左右;遇到困难家庭,她不仅免费义诊,还常常慷慨解囊。

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微信通讯录里有数千名患儿家长。无论是深夜还是清晨,她总会耐心回复每一个求助,远程指导居家护理超万人次。为了让更多家长认识疾病,了解疾病,她常年利用休息时间通过家长课堂、微信群开展公益健康宣教,普及儿童生长发育、常见病护理、异物卡喉海姆立克急救法等医学知识。

这些患教活动大大提高了家长信任度,为患儿家庭带来更多力量。她还建立儿童长期随访档案,提供免费康复指导。

她的疗愈,从不局限于诊室。2024年,13岁女孩小雨(化名)因学习压力及同学关系导致严重失眠、拒学,并表现出自我伤害的倾向。郑丽芳察其为“肝气郁结”,在中药疏肝理气、安神定志的同时,配合耳穴与持续心理疏导,更像一位知心朋友,多次利用休息时间家访,以朋友方式倾听引导,鼓励并陪同其户外活动。

“医生,我感觉没有人理解我。”小雨在一次家访时倾诉。郑丽芳轻轻握住她的手:“我在这里,我会一直陪着你。”治疗一月后睡眠改善,两月后重返校园,从去年随访至今,生活起居均已正常。

传承——

秉师者厚德,培育有温度的医学后浪

作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的副教授,郑丽芳自2010年起一直承担《中医儿科学》本科教学任务,并对见习生、实习生和住院规培人员进行带教。她坚信,医学的未来在于培养有技术更有温度的接班人。

她的课堂从不局限于课本。注重基础与临床融合,以真实临床病案为载体,嵌入跨学科知识,促进理论向实践高效转化。她还特别注重科学人文融合,提升学生的医患沟通和共情能力,教导他们“医治的是一个孩子,不仅仅是某种疾病”。

对于师承学员,她悉心带教,理论结合临床经典案例悉心讲解,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开辟“第二课堂”,对中医理论进行系统梳理和讲解,组织典型及疑难病例讨论。

她悉心指导学员进行病案总结并认真修改,甚至关怀学员的生活方式,希望将自己20余年的经验与感悟,化作照亮后来者前路的光,争取让学员在3年规培后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中医临床医师。

从2003年初披白大褂,到2017年手执粉色听诊器,郑丽芳的22载春秋,始终坚守一线。她秉承“大医精诚”之念,以母亲般的温暖和专业守护稚嫩生命,不仅治病,更疗愈身心,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托起的是家”的深刻内涵。

在诊室这方小小天地里,郑丽芳用她的专业与温情,为一个个家庭带去了安心。许多家长都说,她的厉害之处,不仅在于能治好疑难杂症,更在于她总能“读懂”孩子。

来自石鼓区的周女士说,现在孩子身体一不舒服,她就会带着来找郑丽芳。“我儿子以前很抗拒看病,现在却总说最喜欢郑医生。因为郑医生每次都会耐心听他讲完喜欢的绘本故事。

家住衡东县的彭奶奶对此深有同感。她动情地说:“最让我暖心的,是有天半夜孩子咳得喘不上气,我着急拨了郑医生的电话。她接起电话就耐心指导我如何护理,一句怨言都没有。我们每次从衡东县赶来找她,要的就是这份安心。”

这份日复一日的坚守,正如她手中那支粉红听诊器,在平凡的岗位上传递着不平凡的温暖。她不仅治病,更疗愈身心;她不仅是医生,更是孩子们健康的守护者。

这或许就是“大医精诚”在新时代最生动的诠释:以母性的坚韧和医者的智慧,在生命最初的旅程中,点亮温暖的守护之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