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新闻网
滚动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新闻 > 耒阳市 > 正文:

300人共织“银发幸福网” 耒阳120位老人重阳节收获“三重礼”

2025-10-29 07:50:16      作者:耒阳市第四中学 曹姣雄
分享到:
 

衡阳新闻网讯 通讯员曹姣雄报道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28日,重阳节前夕,耒阳市三都镇敬老院暖意融融、欢声阵阵。耒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市民政局联合三都镇政府、石准卫生院等6家单位,携手12家爱心企业及180名志愿者,以“非遗传承+健康守护+亲情陪伴”三维服务模式,为院内120位老人送上满满关爱,用“政府主导+社会协同+专业支撑”的联动力量,织就覆盖生活、健康、精神的“银发幸福网”,打造县域养老新标杆。

耒阳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黎加根,三都镇党委书记陈怀德,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刘媛、徐坚,市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副书记刘德意,三都镇人大主席李友健,市民政局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黄纬波,三都敬老院院长周玉川等领导亲临现场,与老人们同庆佳节、共话温情。活动由资小菲、谢勇军倾情主持,草原一岁羊及谢从黄、黄黎明女士提供爱心赞助,整场活动在井然有序中饱含人文暖意。

非遗传承礼:文化滋养激活银发生命力

“唱一曲渔鼓传孝道,剪一幅寿图贺重阳!”活动在省级非遗项目“耒阳渔鼓”《孝道传家》中拉开帷幕,传承人黄晓兰用地道方言说唱演绎传统美德,老人们跟着节奏轻拍扶手,沉浸在熟悉的乡音里。市老年大学带来的《太极功夫扇》刚柔并济,一招一式尽显风采,82岁的陈建国老人看得兴起,当场“拜师学艺”,跟着表演者比划起来。

另一边,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挥毫泼墨,“福寿康宁”“松鹤延年”等书法作品一气呵成,志愿者将墨宝装裱后逐一赠予老人。曾获全国剪纸大赛金奖的王桂英老人备受感染,即兴拿出剪刀,指尖翻飞间,一幅寓意吉祥的“百寿图”跃然纸上,引得现场阵阵掌声。非遗文化与重阳习俗相融,为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注入了鲜活的文化生命力。

健康守护礼:精准服务筑牢晚年健康屏障

义诊区里,石准卫生院与市人民医院的医护团队分工协作,设置“三高”筛查、中医理疗、用药指导三大板块。心血管专家李建军主任为老人逐一分析体检报告,细致讲解慢性病管理要点:“针对高血压患者,我们定制了‘三低一高’饮食管理手册,日常要多注意清淡饮食。”中医馆团队现场提供艾灸、推拿服务,温热的艾绒驱散寒意,专业的推拿缓解酸痛,同时还为老人们发放了价值2万元的中药香囊。

义剪区前,艺发四季理发店的志愿者耐心询问每位老人的需求,根据脸型精心设计发型,83岁的张秀英对着镜子左看右看,笑着说:“这发型清爽又精神,年轻了十岁!”志愿者还蹲在老人身旁,小心翼翼地为他们修剪指甲,指尖的触碰传递着胜过言语的温暖。活动期间,共完成血压检测120人次、健康咨询86人次,以精准服务为老人筑牢健康屏障。

亲情陪伴礼:团圆密码解锁精神幸福密码

敬老院的厨房里热闹非凡,志愿者与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共同包制“元宝饺”。三都镇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学:“褶子要捏18道,寓意长长久久、福寿绵长。”雪白的面皮在手中翻折,饱满的馅料包裹着温情,不一会儿,一盘盘形态各异的饺子便整齐排列。当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桌时,78岁的陈永明老人眼含泪光:“孩子们在外地,难得回家,这里的志愿者比亲人还贴心。”

活动特别设置“亲情连线”区,志愿者协助15位老人通过视频与远方子女“云团聚”,屏幕两端的牵挂与思念在重阳佳节里静静流淌。现场还开展了趣味小游戏,老人们踊跃参与,掌声与笑声交织成最动听的节日乐章。此外,爱心企业捐赠的20万元“夕阳红关爱基金”同步启动,定向用于改善敬老院医疗设施,让关爱不止于节日。

机制创新:构建可持续养老生态圈

“我们首创‘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机制,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读书读报、日常陪伴等服务积累的时长,可兑换未来的养老资源。”耒阳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黎加根介绍,这一创新模式既缓解了养老服务压力,又传承了孝道文化。活动现场,市朝夕义工协会与三都镇敬老院签订长期帮扶协议,明确每周三为“陪伴日”,持续开展心理疏导、文化娱乐等常态化服务。

湖南省老年学学会专家评价:“耒阳的‘三维服务+长效机制’模式,将文化赋能、健康护航、情感联结融入养老服务,为县域养老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数据显示,活动后敬老院老人抑郁筛查阳性率下降37%,慢性病规范管理率提升至92%。

据悉,耒阳市已同步启动“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计划3年内实现全市行政村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这场由300人共同编织的“银发幸福网”,不仅为重阳节写下温暖注脚,更探索出一条兼具温度与力度的县域养老新路径,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岁月中安享幸福晚年。